有媒体报道说,上海中产开始搬到乡下去住。
很怀疑这个新闻的真实性。
虽然确实有些朋友为了住得宽敞一些,选择了把房子换到郊区去。
但从经验来说,住在郊区的前提是没有其它的负担。
比如说没有,不用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或者说觉得在哪儿上学都一样。
而且,自己本身也不缺钱,也不用坐班,不用每天在市区和郊区之间通勤。
我在宝山住过七年,每天上下班单程一个半小时,来回三个小时。
刚搬过去的时候地铁基本上都有座位,到后面三四年基本上就没有座位了。
而且,因为地铁沿线的居民社区越来越多,地铁也越来越拥挤,经常挤不上去。
我老婆有次上班路上被挤吐过,其实就是因为地铁上太挤了,缺氧了。
所以她有段时间辞掉了原先的工作,就是不愿意再忍受这种高峰时段挤地铁的生活。
当时还有个问题,就是地铁如果赶不上末班车,就只能坐到半路,下来了再打个黑车回家。
有时候和朋友喝个酒,结束了超过十一点,打车回家就要150左右了。
所以那时候有次在市区某大学开个会,我让办会的老师给我一个房间。
他们都觉得奇怪,你不是在上海吗,也要住宿吗?
而且,因为当地居民多数是外地来的打工的人,要么就是当地农民,所以休息很早。
有一次我和我老婆去看个演出,在徐家汇,结束的时候十点。
我们从剧场出来,徐家汇还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
我们乘地铁到家的时候,差不多十一点,除了很少的几盏路灯亮着,已经是一片漆黑了。
后来换房子的时候,也考虑过就地换更大一些的,住着确实宽敞。
但是仔细想了想,在当地认识的年轻人里,没有听见谁高考考好的。
不要说985、211,就是上师大,他们都觉得已经高攀不起了。
加上那时候天天遛娃,带孩子去打疫苗,接触到当地的孩子。
最后还是下决心进城了,房子小就小点,起码各方面都方便多了,孩子上学条件也好点。
搬到市区之后,还碰到一个让我感觉很心酸的事。
有一次带孩子去商场闲逛,门口有喷泉,孩子看到喷泉特别兴奋,说“喷泉、喷泉”。
我就感觉很对不起孩子,听起来在上海,两岁了才第一次见到喷泉。
还有外滩,我们当然不觉得有什么,但孩子也不一样。
第一次带孩子去外滩是国庆假期,刚好有灯光秀。
本来那会儿孩子已经瞌睡得不行了,看到灯光秀还是一下子精神起来了,说“好漂亮啊”!
之前还有认识的人把房子买在西塘,买的时候那边房价还不到一万块钱。
刚住过去的时候,也很开心。
买了个二手车,开到东方绿洲停下,然后乘地铁一小时进城上班。
最开心的时候,他还说,每天下班路上都要沿着淀山湖走一段,看着夕阳,特别惬意。
但这种惬意没持续多久,他就受不了了,最后被迫放弃了市区的工作。
因为单程基本上在两小时到两个半小时,每天光是来回同情就要四五个小时。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谁都持续不了太久。
所以,那些从市区搬到郊区去住的人,我很佩服,但我也很怀疑,他们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