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要有时代感,应是守正与创新同在,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诗性”特点,中国艺术同样拥有诗性传统。这种诗性传统体现在美术创作中,是自然、抒情、写意的交融,是博大气象和深远意境的交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画体现着中国哲学的审美理想,蕴藏着独特的文化精神,建构了以线条为主的造型体系,追求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的境界。这些中国艺术的独特内质,也是当代美术创作创新创造之源。“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就如同一颗蛋的孵化,不同画种的‘孵化’时间可能不同,但相同的是画家全身心投入其中的热情和作品诞生瞬间的欣喜。”一件绘画作品诞生的背后凝结着画家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画家的天赋秉性、审美追求、精神品质和艺术理念
半个月前接到民盟中央美术院关于“接手奋进新时代”的征稿通知,让我顷刻陷入“苦思冥想”的激情创作思考中。忽有一天的凌晨早起,迅即在片纸上形成小稿,且留下一行小字:天堑新通途。顿时觉得兴奋非常,激情难抑。此后经过近十天的潜心创作,一幅“画里有画,景外有景”的新作终于完成,且甚适我心,甚合我意。
《天堑新通途》
整幅画面以青绿色调,满构图,顶天立地地表现出画面的主题,给人高山仰止之感。为了不让高铁看去是一直线,有美感,桥的角度从左上方转过来,让画面有了统一,特用曲线来贯穿。山中有大面积的梯田,云雾缭绕,有一种静动之美,特别是在画面的左上方有新农村建设,让画外有画。这是我师李可染先生一贯的创作理念,把作品往外面,往深入画,使画面有一种冲击力。在用墨和用色上我亦采用吾师李可染先生之法,层层积染,让画面有一种厚重感。四分传承与创新,三分生活精气神,三分修养出真情。这也是我多年积累的创作心得。桥为淡灰色,在画面里看不出来,所以我采用赭石把整个高架桥画出,桥上的动车用淡黄画出,也是为了整体画面的统一。
山水,在中国人生活中和文化意识中,留有极重要的位置,人文意蕴十分丰富,象征意义和符号意义极强。清代文学家张渐的《幽梦影》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画家贵在感觉,大处落墨,洒脱中透出一股雅趣,别开生面。中国画具有虚灵的空间意境。这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时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启发。一幅作品能否展现出意境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想要把画画好,写意精神最重要。中国画是诗书画意的结合,不能完全不像,也不能完全相像。而这个度是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
《天堑新通途》(局部)
艺术家应把握时代主题、时代价值,用心用情用功讴歌伟大时代。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牢牢把握当代中国文艺历史方位,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开展文艺创作,更加嘹亮地唱响“新时代之歌”。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注重从时代之变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推出更多讴歌新时代恢弘气象的精品力作。画家的艺术宗旨是美我心灵、悦我耳目、写我胸怀、壮我国魂。中国画的本质是人文的、自我的、抒情的、写意的、形而上的。形而上是艺术,形而下是技术,这是技与道的根本分界。人是生活在天地之间的,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会有生活气象。中国画的浩然之气是靠笔墨体现的。中国画的核心是文化,文以载道,而文化是靠沉淀获取的。
孙茂祥聆听恩师李可染先生教诲
作为一位画家,艺术上没有创新就等于画作没有自己的“名字”。创新意识,始终贯穿我的创作实践。尽情抒写自己的感受,通过美的提炼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既注重笔墨的书写性,于线条的丰富变化中抒发情感;又凭借色彩的微妙变化,丰富画面艺术表现力,力求展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意境。一个有创新意识的画家总是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在这样的语境下,笔墨丹青是气韵流淌的载道,而气韵意境则成为绘画的深刻内涵。写意绘画的“写”更强调创作过程的精彩,而不是创作目的完成。从这个意义上看,写意就是客观世界的理解,也是艺术家自身对自我意识的描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画家而言,无论写实,还是写心,其实都是创作者心境的流露,而在此种流露中达成具备普遍意义的表达,同时又极具个性,才能达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大成之境。也唯有如此,才能在艺术创作领域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
精品创作的本质,首先在于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洞察和有力把握。画家要有志于在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和主题性美术创作上聚焦聚力,用画笔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要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文/孙茂祥)
艺术家简历:
孙茂祥,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三级教授)。1957年3月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77年入职徐州市话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与绘景工作,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86年拜李可染先生为师入“师牛堂”学习山水画创作,同年被江苏省国画院聘为首批特聘画师、特聘参展画家。历任江苏省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徐州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美协理事,徐州市政协第十三届、十四届常委,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市美协副主席。1997年被中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荣誉称号,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江苏省徐州市文联书画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民盟江苏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徐州市政协书画联谊会荣誉会长,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先后在徐州展览馆、黑龙江省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中国美协为其编辑出版《百杰画家一孙茂祥》《大家之路·中国书画大家学术研究一孙茂祥》卷精装大画集和十余部专集。
作为被选拔出的省内10余位山水画家之一,先后两次参加了由江苏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组织的江苏省“万里写生”创作采风团活动。曾应邀为中组部、民盟中央、民盟江苏省委绘制作品,应江苏省委宣传部之邀为江苏省东郊国宾馆大厅绘制巨幅作品,应邀为徐州市委市政府会议中心、高铁徐州东站贵宾室、东海舰队徐州舰创作巨幅作品,应邀为徐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和巿委宣传部创作作品。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