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帅离异后终身未嫁,活到96岁,唯一的女儿成少将

经史如诏 2025-01-26 09:02:29

长征中的姐妹花,人生走向却截然不同。

有人幸福美满,有人被“拆家”,与贺子珍一般,负气北上苏联,女儿成唯一希望,却是个争气的。

“结合”

闻名四乡的大家闺秀,因一个决定,成了负面教材。

父亲是商人,家中不差钱,饱读诗书,只等说个好人家,将富硕和平稳的生活延续,谁料,1926年,蹇先任竟加入了共青团,稳定和动荡之间,她选择了新生,注定要过苦日子,无惧,辗转在1929年加入贺龙领导的红四军,红军中多了名女战士,贺龙很高兴。

尚无感情上的瓜葛,喜在知识分子的加入,彼时的红四军,多是大字不识的“粗人”,包括贺龙,拜蹇先任为师,“蹇先生,你一定要收下我这个学生”。

诚恳的态度拉好感,本以为只是玩笑话,还是答应了,量身打造严苛的学习计划,人逐渐熟稔,心也渐渐逼近。

1929年的6月,两人正式结为夫妻,蹇先任之前,贺龙已有过家世,并非因爱结合,第一段婚姻,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月姑是贺家的童养媳,命不好,1918年的6月就病逝了。

与向元姑的婚姻,更属“荒诞”,家门为革命牺牲太多,父亲、弟弟都在1920年惨死,根据当地风俗,要办“丧婚”,好保后期生子,走了规矩,贺龙本人却没在场。

既无夫妻之实,只是过场,也不作数。

与胡琴仙也有过一段往事,可惜,结果不好,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受尽了折磨,好不容易被组织营救出狱,黑暗般的日子,如同噩梦,想忘记,选择隐姓埋名,与贺龙就这样断了。

蹇先任与贺龙的结合,真切是因为爱情,共同的革命理想,感受过幸福,至少蹇先任是这样觉得。

“革命战争让我与贺龙牵手到一起,枪声就是我们婚礼的音乐伴奏”。

动荡下牵手需要一份坚定,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没想到,一记痛击,会来的这么快准狠。

“捷生”

蹇先任怀孕了,准确的说,1930年,孩子也顺利生了下来。

行军不方便,留在了大后方,叛徒告密,危险伴随而来,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孩被装进背篓,藏进深山老林,过冷的气温,先是生病,再之后,漂亮的小眼睛,再没有睁开。

痛失爱女,对一个母亲而言,打击是巨大的,可对于一名红军女战士来说,却是可以重回前线,耗费4年,夫妻俩终于团聚,人生之遗憾,也随着贺捷生的降世而圆满。

是个好孩子,一出生,红军就打了个大胜仗,没高兴多久,蒋介石疯狂反扑,长征随之开始,这一次,贺捷生和蹇先任都在身边,吃苦,是肯定的,可蹇先任从未忘记,除却母亲与贺龙妻子的身份,她还是一名红军战士。

长征途中,偶遇到人民群众,尤其妇女,看到襁褓中的贺捷生总说“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当兵,可真是不容易”,每每有人指点,蹇先任总趁机宣传,在她的感召和身体力行下,真有不少年轻人参加红军,融入了长征的队伍。

漫漫长征路,熬了过去,进入抗大二期进修,同行的,还有妹妹蹇先佛,已成萧克的妻子,这对姐妹花,为人甚是低调,虽是高级将领的妻子,从没有夫贵妻荣的优越感,本以为日子就会这样相安无事,长征都能挺过去,胜利已经倾向中国共产党,好日子已在前方招手,蹇先任与贺龙的感情,裂痕却逐渐显现。

身体不适,感情不顺,过载的情绪足够压垮一个可怜的女人,决定离开,得到毛主席的批准后,奔赴苏联,既是为了治病,也是为了学习,再归来,与贺龙脱离了夫妻关系。

双方都不埋怨,缘来,珍惜在一起的时光,缘散,各自珍重,蹇先任从未说过贺龙的坏话,“他是个气吞山河的人”,分开,有时也是一种幸福。

“优秀”

可怜了贺捷生,襁褓中走完长征路,荣成“一岁走完长征的女将军”,父母离婚后,蹇先任人去了苏联,身体又不好,带着孩子,明显不现实。

重担交到贺龙身上,工作也忙,考虑之后,将贺捷生送回了湖南老家,托付给曾经的部下照顾,要求只有一个“乱世岁月,如遇不测,捷生可以改姓,却千万不能更名”。

名不动,孩子肯定就能找回来,耗费了不少时间,三口再相聚,已经是1950年。

没有“长歪”,学习很好,1955年7月,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适逢青海省筹建高校,没跟父母商量,直接就报了名。

怎会斥责?报国属一脉,妙龄少女成了最普通不过的执教,为免特殊照顾,故意隐瞒身份,所有人都不知她是贺龙的女儿。

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与贺龙分开后,蹇先任并未再婚,唯一一个女儿却很争气,1992年晋升为少将。

蹇先任为其高兴,她本人也很好,2004年与世长辞,存款,一分没留给孩子,全捐给了围场,这是她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蹇先任想在这里办一所希望小学,真的落地,“先任”学校的校名,还是钱学森亲笔题写的。

感情没能善终,但对贺龙与蹇先任而言,并无特别大的影响,虽然不再是夫妻,但他们还是战友,是贺捷生的父母,而他们爱情的结晶,也继承了二人血脉中的为国奉献,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才,如此,怎么不算是美满的结局?

0 阅读:10

经史如诏

简介:经略史海,一诏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