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图“联俄抗中”?美国想对俄示好,却被普京“打脸”!

浩漫玩转趣事 2025-02-19 16:07:22

近期,美国在制裁俄罗斯原油的进程中,先是宣布豁免部分制裁,又在G7议题上抛出“重返”橄榄枝。

这波迷之操作表面上似乎在“缓和美俄关系”,实际上更是围绕“制衡中国”下的一手险棋。

美国到底在想啥?

一、“制裁”与“示好”并存

拜登政府末期,对俄罗斯的油轮及供应链可谓“火力全开”,一轮制裁接着一轮,登场时颇有“打趴俄国”的决心。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却突然抛出限时豁免:凡在1月10日前装船的俄罗斯原油,暂不纳入制裁范围。

这是什么逻辑?

一方面满足国内对俄强硬势力的呼声,另一方面又给俄罗斯留个“小口子”,既是为后续博弈腾挪空间,也暗藏着下一步的“联俄抗中”算盘。

“重返G7”提议,是政治姿态还是战略撤退?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美西方强行把俄罗斯踢出G8阵营,立场之坚决世人皆知。

如今却抛出所谓“重返G7”的邀请,仿佛一夜间就“放下恩怨”。

要知道,俄罗斯对G7的热情早就淡了,西方也难以容忍俄方在核心利益上面寸步不让。

美国此举,更像是一场策略性“回马枪”:先给俄罗斯抛橄榄枝,再看能否借此离间俄中合作。

并且,美国还希望透过能源通道,撬动俄乌棋盘!

美国这个“能源豁免”的小动作,其实更大的用意是为俄乌谈判悄悄铺路。

只要掐住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命脉,就能在俄乌冲突中掌握更多筹码。

与此同时,离间中俄正在成为它的新目标:一旦俄罗斯对美国示好,中俄关系可能会出现裂缝,这也是它最想看到的局面。

二、普京的“沉默回应”,俄罗斯很清醒

面对美国的示好,普京政府的态度颇为干脆——“我们对重返G7没什么兴趣”。

自克里米亚风波后,俄方在多边场合已更聚焦于G20、金砖国家等机制;更何况,G7的单极化思维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注定水火不容。

普京多次对外强调,中俄合作是双赢互惠,绝不会受第三方干扰。

过去俄乌冲突的历次博弈与制裁交锋,让克里姆林宫看清西方的真实意图:他们拉拢、制裁两手并施的终极目标,就是削弱俄罗斯在国际棋盘上的角色。

从克里米亚到俄乌冲突,俄罗斯遭遇的制裁与孤立可谓“一波猛过一波”,但换来的结果是内部更趋团结,立场更为坚定。

如今,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方面也紧紧依托亚太市场,与中国展开大规模合作。

“原油港口豁免”让俄罗斯得以保持一定资金和市场流动性,这些都是和中方合作带来的经济韧性。

三、中俄“背靠背”协作,必然走向!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互联互保,早已不再是一纸协议。

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管道建设,到港口原油豁免的落地,都显示双方在供应链上有高度互信。

更重要的是,两国在G20等多边框架内的声音越来越一致,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非西方主导的选项。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始终未能跳出“阵营对抗”的思维陷阱,一会儿制裁俄罗斯,一会儿又试图“拉拢”俄罗斯,其背后离不开民主、共和两党轮替浮动的国内政治周期。

可问题在于,如今世界并非冷战时期,中俄之间的紧密协作也不再只是单纯的地缘安排,而是建立在平等互利、长期互信的基础之上。

霸权思维遭遇多极现实,美国‘联俄抗中’的算盘终成镜花水月。

0 阅读:0

浩漫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