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行业发展,才更有可能高效率、精准的分析出以后的行业变化,所以“分析”这个行为一定要客观、公正、理性。
今年1-3月,日系车销量集体下滑,丰田中国区域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超14%,本田中国区域销量下滑幅度超37%,日产下滑幅度超36%。
三大日系品牌的确遭遇到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被人定义为“被市场淘汰”,甚至被延伸出日本工业沦陷的说法。
事实上,我不认为唱衰日系车是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反而会让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品牌迷失发展方向,因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日系车一直都是想要超越的对象,当下遭遇到震荡的日系车的确为中国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缺口,但却不能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契机。
01 燃油车大盘不断下落
日系车销量下滑,其实是燃油车市场大盘在回落,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燃油车市场份额下滑幅度达到30%,所有只生产燃油车的企业必然会受到重创。
丰田、本田、日产的电气化转型速度决定了在这个大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我不认为短期的震荡能够彻底摧毁日本超过半个世纪的汽车工业,日本汽车工业靠的从来都不是超前的技术、极快的转型速度,事实上日本汽车工业持久发力的根本,是来源于本身就非常稳健的发展状态,从当年的自动变速箱到后来的涡轮时代,日系车的速度总会慢德系车一步。
但最后获胜的却永远都是日系车,其发展策略是稳定的后发制人,用更好的产品稳定性、实用性、经济性在新的时代中创造消费缺口,所以我们要理性思考,日系车其实是最善于学习、保持稳定的车系。
所以,短期的震荡可以嘲讽,但要随时提防日系车整体反扑。
02 中国品牌的危机
日系车阵营的下滑不能给中国品牌提供新的发展缺口。
这是两个不同发展路径下得出的结论,日系车的确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不利,但要知道全球范围内日系车依然是第一大车系,拥有极强的容错率和盘活市场的技术储备、资金储备、人才储备能力。
中国品牌的未来,不是日系车下滑带来的,而是要从自身角度全面构建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的构建需要技术储备、品质控制、市场认知等等决定,中国品牌目前只能做到的是在国内市场用价格战换取销量。
利润、品牌上升空间、出海速度都非常羸弱,一旦真正的面向全球消费者,脱离国内的新能源红利的推动,真正能够打开北美、欧洲这两大市场吗?
绝大多数中国品牌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是为利润而活还是为了市场份额而活,是追求技术还是追逐资本,尤其是在新势力一顿搅合之后,绝大多数自主品牌是迷茫且后劲乏力的。
正确认知到中国品牌和日本品牌的差距,虽然丰田、本田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短期销量下滑,但回首20年,日系企业也经历过不止一次震荡,它们之所以拥有持久生命力,是因为扎实、稳定、不跟风的发展策略,如今的电气化转型也浩浩荡荡而来,日系车的发展速度的确慢了一些,但不代表着这些企业未来不会紧随而上。
总而言之一句话,低估对手,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拐弯抹角说这么多,不就是教大家,继续买日本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