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的禁忌与学问

宗谱链 2024-06-19 10:01:02

每个人都有名字,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在我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别使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名字”已成为姓名的统称,姓在前,名在后。中国的姓名文化源远流长,从有了姓氏开始,古人对取名就有一定的讲究和禁忌,并非随意为之。那么,古人取名有哪些禁忌?取名的学问有哪些?我们来探讨一下。

在古人的信仰中,一个名字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受到宗法制度的影响。古人在取名时有许多避讳,主要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此外,在书写和交谈过程中,人们会避讳长辈的名字,也不会用长辈的名字来取名。至今,仍有部分人在取名时会避开父辈的名字,因为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被视为不礼貌。那么还有其他禁忌吗?当然有,一般分为四个主要方面。

禁忌之一,避开祖先的名字。 通常要避开祖先的名号。比如“黄帝”、“周公”、“孔子”等名字在汉朝以后的大部分朝代都是避讳的。这是因为汉族传统非常讲究辈分,如果用祖先的名字为名,会扰乱辈分的排序,并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将“赵谈”改为“赵同”,将“李谈”改为“李同”,因为他的父亲名为“谈”,所以需要避讳。

禁忌之二,避免不雅的谐音。 有些名字在书写时可能没有问题,但读起来可能与一些不雅的词句相同或相似,容易引起嘲笑和戏谑,成为笑柄。例如朱奋与猪粪,蔡道与菜刀,何商与和尚等。这些谐音使得名字不够严肃、不够庄重,甚至可能成为绰号。因此,父母在取名时应慎重,避免随意取谐音的名字。

禁忌之三,宪讳。 这主要指避讳上司官员的名字,因为下属官员要称自己的上司为“大宪”、“宪台”,因此要避开他们的名字。最著名的例子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一个与宪讳相关的故事。

禁忌之四,家讳。 家族在古人心中非常重要,家讳指的是家族内部三代以内的祖先之名。因此,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应首先了解对方避讳什么,否则可能因无意中触犯对方的忌讳而导致朋友反目。

所以,古人在取名过程中有许多禁忌。虽然现代社会很多人不再那么注重这些禁忌,但多加注意仍是明智之举。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