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写不尽的极致孤寂,落笔都成了千古名句

点墨漫诗意 2024-09-12 06:29:33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万座山上见不到飞鸟,千万条路上没有行人经过。只有这小船上的老翁实在蹊跷,身披蓑衣,头戴竹帽,在寒冷飘雪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天地开阔,却全无“飞鸟”“人踪”,一个“绝”,一个“灭”,见出一片浩渺的洁白,极清寒,极寂寥。视线由千山、万径逐渐缩小到孤舟,最后聚焦于一个小小的渔翁。“寒”“雪”渲染了寂寥肃杀之境,但“孤”“独”却使蓑笠翁相当醒目。他并未被这清寒肃杀的冰雪所惧,而是倔强孤独地垂钓着冰雪。晶莹澄澈、幽寒高洁的境界不仅是画面,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外现。渔翁的孤傲劲拔与环境的清冷开阔结合,构成了诗歌迥拔流俗、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冷月残缺,梧桐疏落,滴漏已断,夜深人静。那幽居的人独来独往,仿佛失群的孤雁的身影。

突然惊起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一些怨恨却没有人理解和明白。正如那孤雁遍挑寒枝,哪怕在寒冷的沙洲上忍受凄凉和寂寞,亦不肯随便栖息。

初贬黄州时,词人寓居在定惠院。经历过乌台诗案,词人既委屈凄惶,又内心孤独。上片写一个深秋的夜晚,有幽居之人,也有那若隐若现的孤鸿的身影。下片则将孤鸿不肯将就栖息的行为写得很细致,投射着词人强烈的孤寂感。该词借吟咏孤鸿的幽独、惊惶和高洁,流露出了作者在谪居过程中孤单寂寞、忧心恐惧但又倔强不屈的心境。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独坐,弹琴长啸,明月高照,远离红尘。

这是一幅高士幽独图,也是王维的自画像。该诗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竹林弹琴图,意境幽美,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王维很多诗中并没有“我”的存在,纯是第三者角度的客观描述,一副旁观者的态度。但这首诗是第一人称,确确实实有“我”的存在。很多人在解读这首诗时认为是王维抒发知音难觅、孤独忧愁之作,特别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诗人弹琴长啸无人知晓,只有明月是忠实的听众,虽然自得其乐,像一个仙人,但也孤寂得让人害怕。但诗人害怕吗?其实并没有,诗人的内心是平和的,能够直面孤独,以孤独为自在。整首诗的氛围不是哀怨凄楚的,而是佛家“随缘任性”淡定从容的姿态。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所有的鸟儿都飞得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向远处飘去。能与我互相凝望而又不彼此感到厌烦的,也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李白游宣州时。通过对敬亭山的吟咏,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倔强、孤傲、清高的个性,也暗示了诗人遭受排挤和谗谤的苦闷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安慰和解脱。这首诗在艺术上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中无一句说自己倍受孤立,但却处处委婉暗示。诗人用拟想的方式将敬亭山拟人化,让抒情客体化被动为主动。山越“有情”,人越“无情”,诗人寂寞凄凉的处境,就在这对比中不言自现。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有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渺远无限,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伤!

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悲壮的情绪,意境苍茫,极富感染力。该诗的审美内涵十分丰富,作者的孤独与悲愤在诗中强烈地反射出来。诗中尽管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环境,却创造了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意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是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

减字木兰花·春怨

【宋】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无论是走还是坐,吟唱还是酬和,甚至是倒卧床榻,都是独自一人。久久地站着一个人伤神,谁料这微寒的天气更是撩拨人心。

这份情愁谁又能看见,以泪洗面,弄花了妆,胭脂被冲洗的连一半都没有了;愁病仍然不减,整夜失眠,把灯芯挑了又挑,还是不能睡去。

这首词表现出主人公孤独的意境,自然婉转地表露出作者对自己婚姻不满的哀怨。词短情长,含蕴深厚。虽然和闺怨词没什么区别,但是因为里面含有独立的生命意识,是一个孤立无援才女对婚姻不幸的呐喊,含有抗争精神,因此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刚开始连用五个独字,表达出了沉重的孤独感。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独自在房内寻觅,但到底在寻觅些什么,就连自己也说不清楚,这冷冷清清的陋室里,哪里还有什么什物可藏可觅?能失去的,早就都失去了。心爱的人、珍藏的画、校勘的书……万事休矣。乍暖还寒的时候,最难调养保息。独饮三两杯淡酒而已,怎能抵挡得住寒风萧瑟?抬头望,大雁又南飞,细细想来,我与雁群也早已是旧相识了。当年夫君赵明诚总与我天各一方,那时我便常将心事寄于雁群。而今物是人非,更感伤心。

满地黄花憔悴枯损,堆堆叠叠,一片又一片,然而谁又能与我共摘?罢了,罢了,黄花呵,你们还是默默枯萎,化作春泥吧。我已无心顾及,只整日守在窗前,从日升熬到日落,又从月升熬到月落,时间终于成了一种折磨。好不容易等到黄昏,却又下起了恼人的细雨,滴滴答答地打在梧桐叶上。此情此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内心凄凉的真实写照。首句连下七对叠字,创意新奇,笔力浑厚,展现出词人孤寂凄苦、怅然若失的心情神态。在这个冷暖不定的深秋,晚来渐紧的风势使词人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三杯两盏淡酒抵挡不住那透心彻骨的寒冷,而看到“旧时相识”的雁儿飞过,又勾起她对往事的心酸回忆。庭院里满是凋落的菊瓣,无人摘取,无人怜惜,正如词人身世。她独自坐在窗前,到黄昏,屋里已是难耐的漆黑。窗外,冷雨敲打桐叶,点滴作响,词人此时的心情,又远非一个“愁”字所能概括。

相见欢

【五代十国】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个人独自缓步登上冷冷清清的西楼,一步一叹。身边无人可以交心,即便有,恐也千头万绪欲语还休。一抬头,残月如钩。一埋首,深院孤桐独立。

清冷萧瑟的秋,仿佛也与我一样锁着一腔愁怨。而我便成了院角的那棵梧桐,势必要在这片寂寥中孤独终老、悔恨致死。

亡国之痛,心乱如麻,无可断绝,又无法梳理。只能如一枚巨石一般,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永远没有消化遗忘的时候。终究是无可名状,是无影无形的别种滋味。

整首词仿佛是词人的心灵独白,凄凉深婉。深院“锁”住的不只是深秋的寒意,更是词人内心深处难以尽诉的深哀巨痛。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十年沧桑,国破家亡,在梦里依然无法回到挚爱的故乡;萧萧风里,独立青崖,思绪随那潺潺溪流缓缓流淌。

天地苍茫,寂寞凄凉,那倏忽而起的山雨已经悄然歇息;峭壁危岩,刚毅秀拔,此心就如那绝壑一枝孤傲的梅花。

这是一首充满沉郁苍凉而又在绝望中能够孤芳自赏的咏怀诗。南宋亡后,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但国破家亡的哀痛始终不能忘怀,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凉寂寞,孤苦无依。可是他还是用凌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烛光灯影映照在云母屏风上,银河逐渐消失启明星沉沉坠落。想必嫦娥也悔恨偷吃了长生药,如今独居碧海青天夜夜凄寒。

这首诗描绘了独处居所的嫦娥,透露出诗人孤寂、冷清和伤感的心境。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暗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人猜测嫦娥大概会后悔偷吃了长生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寂寥清冷的碧海青天。“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1 阅读:21

点墨漫诗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