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使用”变“二手”,iPhone第三方维修商的天要塌了

三易生活 2025-04-22 20:17:15

经过以消费电子产品维修网站iFixit为代表一系列组织多年的呼吁,苹果方面在2021年终于对“Right to Repair”(维修权)松口,让苹果设备的用户在维修自己设备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苹果开放维修权尽管让用户摆脱了官方高价零部件的“压榨”,却也让iPhone维修领域的水变得愈发浑浊。

为此,苹果在最新的iOS 18.5 Beta版中更新了“部件与维修”功能,其中对于拆机零部件的诊断提示也从“已使用”改为了“二手”。相比含义模糊的“已使用”,“二手”这个标签就无异于是提醒用户iPhone的电池并非全新,直接就让用二手拆机件冒充全新零件的第三方维修商无所遁形。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更像是苹果在iOS 18.5 Beta中对于用户自主诊断功能的亡羊补牢。众所周知,苹果向外界开放维修权并非自愿,而是在美国、欧盟等地的法规要求下被迫实施。所以最初授予用户的维修权是受限的,苹果方面通过“零件序列化”的方式,迫使用户就只能使用原厂零件来进行维修。

“零件序列化”指的是维修用的零部件必须带有官方序列号才可以正常使用,如使用未经验证的第三方零件,就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某些功能受限或是无法使用。例如iPhone的电源管理IC会配对电池序列号,如果用户想更换第三方电池,就将锁死电池健康功能。又或者当iPad Pro的屏幕发生故障时,如果换用了非原厂屏,那么Apple Pencil就会无法使用。

换而言之,无论用户、还是第三方维修机构,即使参与了苹果的自助维修计划,也必须向他们订购零部件,否则即便第三方的零部件没有质量问题,也无法实现设备原本的全部功能。显而易见,零件序列化这招让第三方的维修权变成了空中楼阁。大量用户原以为有了维修权后,修理自己的苹果设备会变得便宜,但现实却是大相径庭。

2024年春季在大量的争议声中,苹果方面被迫松绑了零件序列化策略,对于不会涉及到逻辑板的维修,消费者在购买零件时不用再提供设备序列号。这一改变随之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在官方提供的维修指南中有这样一个步骤,即对于待更换的零件,系统会先将零件上的序列号与iPhone序列号进行配对,然后才能正常的识别和使用。

因此苹果也顺水推舟,宣布从2024年秋季开始,部分iPhone机型将支持用户和独立维修商使用二手零部件件进行维修。然而在后续的实践中,允许第三方维修商使用二手零件却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后果,那就是第三方维修商会直接以次充好,用二手零件当全新的卖给消费者。

众所周知,用户手中的部分iPhone往往会出于种种原因不再具备维修价值,这时候回收商就会将其拆分,从而获得有价值的零件。在苹果没有独立维修商计划之前,官方其实是不售卖零部件的,当时大家在市场上唯一能看到原厂零件,就只有在Genius Bar维修设备时,而市面上流通的所谓“原厂零件”,其实就是拆机获得的二手件。

以往第三方维修商不太可能将二手零件当全新件出售,因为彼时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原厂零件,只有二手拆机件。但随着苹果方面开放维修权,向个人消费者、第三方维修商提供零件、工具和维修手册,就使得真正的原厂零件开始在市面上出现。

这时候第三方维修商宣称为用户更换的零件是向苹果订购的新货,也就有了现实基础。可问题在于,普通用户缺乏判断屏幕、电池是来源于二手拆机、还是苹果。尽管苹果在iOS 18提供的“维修助理”能够识别用户更换的零部件,但它在“部件与维修历史”中显示的“已使用”却极具迷惑性。

前文中提及苹果在涉及到逻辑板维修之外的场景放弃零件序列化,对于屏幕、电池等配件的的校准,从更换前移到了安装后在设备上进行,这一变化就给了第三方维修商“搞花样”的空间。一个全新的零件被拆封、然后再安装到用户的设备上能被解释为“已使用”,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二手零件被安装也是“已使用”,但两者却显然是天壤之别。

毕竟从“已使用”变为“二手”,这个灰色地带也就不存在了。

0 阅读:639

三易生活

简介:专注IT,最快最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