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角大楼官员再度施压东京提升防务开支时,日本首相以罕见的强硬姿态划清了红线。这场看似寻常的军费之争,却意外揭开了横亘在太平洋两岸七十余年的战略同盟暗流。
美国国防部近期在评估北约军费议题时,将矛头突然转向东亚重要盟友。美方高层公开质疑《美日安保条约》的公平性,直言美国单方面承担防卫义务的局面必须改变。这种罕见的指控,恰发生在日本频繁配合西方阵营对华施压之际——东京不仅积极推动七国集团介入东海议题,更屡次以"维护现状"为名强化对华制衡。
历史经纬下的军事盟约正遭遇现实考问。二战后确立的安保框架,使数万美军得以常驻日本列岛,形成围堵大陆的前沿支点。但如今美方战略家开始重新计算成本:当8万驻亚太美军年耗数百亿军费时,经济总量稳居全球前三的日本防卫预算却长期徘徊在GDP1%区间。这种"经热军冷"的特殊格局,被华盛顿智库称作"冷战遗产催生的畸形产物"。
经济奇迹背后的防务逻辑正在松动。得益于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伞,日本曾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向科技与产业升级,创造出"东洋奇迹"。但随着美国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务责任,特别是俄乌冲突重塑欧洲安全架构后,大西洋彼岸的变革压力正持续向太平洋漫延。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同盟裂痕的公开化恰逢战略格局转换的关键节点。分析人士指出,美方质疑声浪实质是向东京发出的双重信号:既要日本在遏制战略中承担更多前沿风险,又要求其分担不断膨胀的军事开支。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的诉求,正将长期奉行"借船出海"策略的日本推向战略十字路口。
当白宫开始用商业思维重新审视传统盟约,横须贺港的第七舰队母港与那霸基地的F-35战机群,似乎都蒙上了利益算计的阴影。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博弈,或许正在改写战后延续至今的东亚安全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