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再次现身西太平洋敏感水域时,一则来自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却撕开了这支超级军队的尴尬底牌——美国空军竟有近四成战机因维修瘫痪无法升空。这种前线秀肌肉与后方"掉链子"的荒诞反差,正将华盛顿"遏华战略"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近期美军加速推进"太平洋威慑计划",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系统,海军陆战队制定长驻方案,卡尔·文森号航母更是在东海、南海完成战斗巡航后突入日本海展开联演。配合嘉手纳基地常态化部署的F-22A、F-35A隐形战机群,五角大楼试图编织起立体化的对华包围网。
然而《防务新闻》曝光的2024年度战备报告却让这出战略威慑剧瞬间破功:美国空军5025架现役战机中,竟有1900余架因零件短缺和维护积压沦为"机库皇后",整体出动率暴跌至62%的历史冰点。即便F-35A机队规模突破450架,仍难以掩盖F-15C/D、F-16CM等主力机型大规模停飞的窘境,所谓"80%战备率"的国防部指标早已形同虚设。
分析指出,这种"摊大饼"式的全球部署正在反噬美军战力。以琉球嘉手纳基地为例,该前沿据点同时塞进MQ-4C海神侦察机、MQ-9死神无人机、RC-135电子战飞机等多型装备,过度复杂的后勤保障体系直接导致维护效率下降。而在菲律宾新增的导弹部队,更需抽调本就捉襟见肘的C-17运输机队进行补给,形成恶性循环。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美军高调宣称"阻止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之际,其战略轰炸机部队妥善率已连续三年低于50%。军事专家指出,西太平洋地区密集的侦察巡逻、联合演训正加速消耗美军装备寿命,而中国火箭军持续列装的高超音速导弹,更迫使美航母打击群不得不保持在更远海域活动——这种"既要威慑对手,又怕遭反制"的矛盾心理,恰恰折射出美国军事霸权衰落的现实。
当五角大楼还在用"第一岛链"沙盘推演时,解放军空军的歼-20机群已实现东海警巡常态化。西太平洋上空的力量天平,正在战机引擎的轰鸣声中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