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玉米产量预计同比下降4.11%,主因东北、华北等主产区受气候灾害导致减产,而新疆、吉林等地丰产仅部分抵消损失。进口量可能降至1400万吨(2024年为2340万吨),叠加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如中美关系波动),进口依赖度降低,国内供需平衡更依赖内需。

生猪存栏量持续回升,母猪生产效率提高,预计饲用玉米需求同比增长,但小麦替代性价比减弱可能进一步支撑玉米需求。深加工需求,增速放缓,但刚性需求仍存,企业补库节奏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3月下旬价格经历短期回调,但基层余粮见底、进口锐减支撑底部,市场呈现窄幅震荡。替代品(如小麦)供应减少、新季种植面积争议及天气炒作(如干旱或洪涝)可能推动价格反弹,核心区间或升至2350元/吨以上。三季度或现阶段性供应短缺,支撑价格进一步走高。新粮集中上市叠加供应压力回升,价格可能回调,但减产预期或限制跌幅,全年高点或出现在11月。

巴西成为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其出口节奏与中美贸易政策将影响国内价格弹性。中储粮轮储节奏直接影响市场情绪,例如3月陈粮投放增加曾短暂压制价格。耕地保护与种业振兴政策长期利好单产提升,但短期气候风险仍是关键变量。

1.主产区干旱、洪涝或低温可能进一步冲击单产,放大价格波动。2.小麦与玉米价差收窄可能增强替代效应,抑制玉米需求。3.中美关系变化或进口政策调整可能扰动供应链,例如关税加征或进口配额变动。

二季度逢低布局,跟踪天气炒作与政策动向;三季度供需趋紧期持有看涨头寸,四季度新粮上市前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