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年轻,他们家境好,他们战死沙场!

许述 2025-03-26 17:02:56

导言

在李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卧室,挂着一张特殊的照片——一位身着戎装的帅气小伙。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是一群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知识分子,没有人当兵,怎么会冒出一个军人呢?

梁林卧室中挂着“林恒”的戎装像(许述工作室摄于李庄梁林故居)

01林恒其人

此人名叫林恒,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当时负责成都的防空任务。1941年3月14日,大批日军飞机突袭成都。大家赶紧跑上飞机准备升空迎战,但林恒还没来得及驾机离开地面,座机就被击中……

尽管林恒和林徽因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林徽因一直很疼这个弟弟。林恒1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醒了,看到身边没有大人,放声大哭起来。林徽因当时只有13岁,也是个孩子,但她听到哭声后,走过去把林恒抱起来,在月光下的走廊上徘徊,哄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林恒哄睡着。(梁再冰:《我的父亲母亲:梁思成与林徽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年,第22页)

后来,林恒长大了,林徽因认为北平的教育比福建老家好,专程将弟弟接到北平上中学,放学后住自己家。林恒没有辜负姐姐的期望,考入了清华大学工程系。

林恒(中)与同学合影

1936年,林徽因与弟弟妹妹游香山(左为林恒)

林恒本来没想过参军,但19岁时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35年,北平的学生上街游行,发起了“一二·九运动”,反对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得寸进尺蚕食华北。

游行队伍很快就遭到宪兵的阻拦和毒打。为了保命,大家四散逃跑。林恒躲在一个角落里,到了夜里也不敢出来。林徽因急坏了,找了十多个小时才找到他。

事后,林恒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投考杭州的中央航空学校,一所专门培养空军飞行员的军校,(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129-130页)林恒成为该校第10期学员。林恒代表林家参加了此次爱国运动,梁家也有一人参加了,还是个女生——梁思懿,梁思成同父异母的妹妹,燕京大学的学生领袖。和林恒一样,在遭到毒打后,她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加入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全面侵华,这一年年底,杭州失陷,中央航校被迫西迁。1939年夏,林恒随中央航校一起来到昆明。1940年春,林恒毕业了,成绩在100多个同学中排名第二。(费慰梅:《林徽因与梁思成》,第170页)之后,他被分配到成都的空军第5大队第17中队。毕业后,林恒专程到李庄看望过姐姐、姐夫一家。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姐弟俩最后一次见面。

林恒专程到李庄看望姐姐林徽因和姐夫梁思成一家

林恒(右)与战友

林恒一定死得不甘心,敌人搞偷袭,他的飞机还没飞起来就被击中了。日军特别喜欢搞偷袭,4年前的1937年,就连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的高志航也是在日军飞机的偷袭中丧生于地面。

林恒驾驶的座机模型(许述工作室摄于李庄梁林故居)

日军除了靠偷袭抢占先机,其装备的零式战斗机也比中国军队先进得多。当时,就连“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也承认,日本的零式战机比美国的P-40战机厉害。为此,陈纳德给麾下的飞行员定了一个规矩:位置比零式战斗机高,打;其他情况下,跑。实际上,当年选择当空军飞行员相当于选择了死亡。所有中央航校学员都熟背并践行了学校的口号:“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中央航校的口号

02八位飞行员“弟弟”

林恒阵亡后,林徽因十分伤心,写下一首长诗《哭三弟恒》。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林恒阵亡的时间是1941年,林徽因写这首诗的时间是1944年。也就说,这首诗不是林恒战死后马上就写的,而是3年后。

1944年,林徽因得知一位名叫林耀的飞行员战死,同时想起了弟弟林恒的牺牲,于是写下《哭三弟恒》。

林耀是谁?

这需要把时间拉回到1937年秋天的湖南晃县。当时,林徽因一家正在逃难途中,找不到住处,眼看要露宿街头了。这时,梁思成突然听到有人在用小提琴演奏西方名曲。梁思成在音乐上颇有天赋,在清华学堂上学时就会弹钢琴拉小提琴,歌也唱得好。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听到有人演奏西方音乐,他觉得很特别,于是循声而去。原来,演奏者是中央航校第7期的学员黄栋权,周围是他的7个同学。黄栋权是广东人,梁思成的同乡。梁林夫妇知道林恒是空军航校第10期的学员,和黄栋权他们是校友,于是对这些年轻人产生了天然的亲近感。

林徽因与她的飞行员“弟弟们”

当晚,这8个航校学员不仅给梁林一家腾出了住处,从此还把两人视为异乡的亲人,到昆明后经常去家里做客。他们从航校毕业时,专门邀请梁林夫妇以“名誉家长”的身份去参加毕业典礼。林徽因很喜欢这些年轻的飞行员,她曾在给闺蜜费慰梅的信中写道:“这八位年轻战士都很勇敢,对于我们国家和抗日战争充满了直率的信心。他们都有一副可羡慕的好身体,受的训练就是要他们无条件地贡献他们的技术,必要时,无条件地贡献出他们的生命。他们都是非常沉默寡言的孩子,每一个都是这样。他们以一种很天真的孩子气的方式依恋着我们,我们中间已产生了巨大的爱。他们到我们家来或写信给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林徽因1940年给费慰梅的信)其中,与梁林一家感情最深的当属林耀,他说:“徽因现在成了我的姐姐,什么事我都得报告她才放心,她一家给我很大鼓舞。也只有她们的关怀,才使我觉得温暖。”

有人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不幸的是,对梁林夫妇来说,悲剧接连发生——这8位航校学员毕业后陆续战死,无一幸免。其中一些飞行员因父母已不在人世,特别交代如果战死,遗物就寄到昆明梁林家里。所以,梁林收到过好几次阵亡通知书和遗物,每收一次就心碎一次。为了纪念这些“弟弟”飞行员,他们定了一个规矩:从1941年起,每年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中午十二点,全家在饭前起立默哀3分钟。(于葵:《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第484页)

飞行员林耀

在梁林夫妇认识的这些飞行员中,林耀很特别:他是最后一个战死的,而他本可以避开死神。1911年,林耀生于澳门,父亲是商人,家境富裕。他幼时在澳门读书,后转学到香港华仁书院,1935年毕业后考入航校。1939年5月,林耀在重庆上空对抗来袭日机时,击落一架敌机,但自己左臂也被击中,跳伞降落,受伤住院。战伤导致他手臂肌肉萎缩,以后不能再升空作战,只能在后方做保障工作。住院治疗期间,林耀看到不断有人因日军空袭被送入医院,心如刀割,决心一定要恢复手臂的灵活性,架机回到天空,保国护民。他当了一段时间飞行教练,还到新疆接过苏联援助的伊-15、伊-16飞机。从新疆回来后,他专程到李庄看望梁林一家,带去了新疆特产哈密瓜,还把自己喜欢的留声机和唱片送给了梁林夫妇。

1944年夏天,在著名的衡阳保卫战中,林耀在空战中牺牲。林徽因得到林耀牺牲的噩耗,想起3年前弟弟林恒的阵亡,写下《哭三弟恒》,诗歌的结尾是:“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与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表面上,林徽因“哭”的对象是弟弟林恒一个人,实际上,她“哭”的是像林恒一样为国捐躯的飞行员群体。

03空中悲歌

8年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击落或击伤日军飞机600多架,自己损失飞机近1000架,飞行员阵亡近1/4。这些牺牲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有两个鲜明特点:

中央航校概况(截图出自台湾省拍摄纪录片《冲天》)

第一,牺牲时都很年轻

高志航:30岁

刘粹刚,24岁

李桂丹,25岁

乐以琴:23岁

阎海文,21岁

沈崇诲,26岁

陈桂民,24岁

黄栋权,23岁

叶鹏飞,25岁

林恒,25岁

周志开,24岁

林耀,33岁

张大飞,26岁

……

以上13人平均年龄仅25岁。他们身体强健、英姿飒爽、地位高、待遇好,很得女孩子青睐。然而,空军飞行员同时也是一个高危职业,随时可能阵亡,他们担心耽误对方,往往不敢谈恋爱。所以,这些飞行员大多没有谈过恋爱,没有结婚,也没有留下后代。

第二,家境普遍较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空中作战和地面作战有很大的不同,对飞行员和普通的陆军军人的要求也很不一样:普通人经过简单训练即可上阵杀敌,但空军飞行员则需要较好的文化知识,才能快速掌握空战的技术和战术。

在那个年代,一般家境较好的家庭,才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学校。同时,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也比普通人更爱国,更有热情和激情去报效祖国。

有一部电影叫《无问西东》,主角王力宏的原型是空军飞行员沈崇诲。沈崇诲的父亲沈家彝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出身,回国后长期在司法系统任职,母亲陈昌甄是贵阳名门陈夔麟之女。因父亲忙于工作,沈崇诲人格的养成受母亲影响很大,十分崇拜和仰慕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他中学就读于南开,大学就读于清华,喜欢运动,曾任足球队和棒球队代表,并代表北京及华北地区参加过全国运动会。1932年,沈崇诲大学毕业,看到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对华北虎视眈眈,毅然从军,进入中央航校第3期。1937年8月19日,他驾机轰炸日本军舰,被敌军地面炮火击中,无法返回基地。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飞行员会选择紧急降落或跳伞,但沈崇诲做出了第三个选择:以最大速度冲向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想与其同归于尽,可惜未成而壮烈牺牲。

《无问西东》海报与主角原型沈崇诲

2010年,梁再冰接受台湾省《冲天》纪录片节目组采访。谈及抗战中那些年轻的空军飞行员,虽然时隔多年,她仍忍不住落泪:“你们能想象什么是粉身碎骨吗?就是当你看到黄栋权飞机掉下来的时候……每当收到他们的阵亡通知书,母亲抱着他们的遗物简直痛不欲生。或许唯一让她感到有些安慰的——至少他和爹爹尽了最大努力,给这些飞行员弟弟提供了一个家,让他们在这边陲之地感受到家的温暖。母亲说,她和爹爹虽然无法亲赴战场,但能为英雄弟弟们做一点事情,是他们的责任,也是最大的心愿。”当梁再冰哽咽着说这些话时,对面的90后摄影师和她一样,早已泪流满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