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提及蜀汉的猛将,要么是五虎将,要么是魏延、姜维,再不济小关张、廖化。
但关羽的义子——关平,这个曾经与庞德三十回合打平的猛将,往往却被人忽略。
张郃则是曹营存在感极强,或者说最强也不为过的猛将。
虽然主流观点认为他的武艺在许褚、徐晃之下,甚至也不如张辽,但丝毫不妨碍他由于活得久而在三国后期横着走!
虎父无犬子:关平为何被称蜀汉二代第一猛将?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败走麦城,父子二人慷慨赴死。东吴主簿左咸一句“后患无穷”,断送了蜀汉最耀眼的将星之一——关平。
演义中,关平并非关羽亲子,而是冀州关家庄少庄主。关羽过五关时见其英武,收为义子。自此,关平随父征战,从荆州水淹七军到襄樊鏖战庞德,堪称关羽的小跟屁虫。
最耐人寻味的,是襄樊之战中的一幕——庞德抬棺挑战关羽,关平主动请缨:“父亲何必动怒?待我斩此狂徒!”随即提刀上马,与庞德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须知庞德何等人物?西凉猛将,后与关羽鏖战百合平手!关平能与之僵持,足见其武艺已摸到超一流门槛。
反观蜀汉其他二代:刘封被曹彰三合杀败,关兴、张苞出道时面对的敌将质量良莠不齐,赵广、赵统演义中只是可有可无之角色。若关平活到诸葛亮北伐,蜀汉何愁无一流猛将?
张郃的“无敌”之名,实为时势造英雄。
街亭之战,他断马谡水源,一战封神;木门道中,他追敌心切,被诸葛亮万箭穿心。
看似矛盾,却暗藏玄机——张郃的“无敌”,更多是因五虎将凋零、超一流猛将几乎殆尽。
但张郃绝非浪得虚名。其武艺稳居一流,更擅审时度势:穰山战赵云三十合,长坂坡十合败走,乌林三合虚晃,汉水望旗而逃……越老越精,堪称“战场老狐狸”。
问题在于:若关平在世,张郃的“老狐狸战术”还能奏效吗?
关平VS张郃:三大杀招或破“无敌”金身其一,以勇破巧——关平的“初生牛犊之势”。
张郃遇强则避,专挑软柿子捏。关平却自带“愣头青”属性:襄樊战庞德,明知对手抬棺死战,仍敢单骑迎敌。这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莽劲,恰是张郃最忌惮的类型。
试想北伐战场:张郃若见关平挥刀冲阵,恐难复制对马谡的“心理战”。毕竟关平不是马谡——他从小在关羽刀光下长大,字典里没有“怯战”二字。
其二,以快打慢——关平的战场嗅觉。
关平随关羽征战多年,深得“快攻流”精髓。荆州水军奇袭、樊城速破曹仁,皆是以快制胜。张郃虽擅防守反击,但面对关平的疾风攻势,未必能稳住阵脚。
更关键的是,关平绝非有勇无谋。木门道诈败引诱张郃的是关兴,但若换作关平,或许根本不用诈败——直接阵前叫板,逼张郃硬碰硬!
其三,以血换血——关平的年龄优势。
诸葛亮北伐时,张郃已年过六旬,虽老辣却难持久。关平若在世,正值壮年(约35岁),体力和爆发力占优。
当年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靠的就是年轻气盛。若两军对垒,关平完全可以“耗”死张郃。
历史没有如果,但演义留下悬念。关平之死,是三国最令人唏嘘的“如果”之一。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麾下无大将的窘境,何尝不是关羽父子早逝的连锁反应?
张郃的“无敌”,终究是乱世将星寥落时的无奈选择。若关平活到那时,两代名将的对决必将改写三国格局——一个血勇无畏,一个老谋深算,胜负或许就在一念之间。
正所谓:“勇将之威,三分在武艺,七分在胆魄。”
关平缺的从来不是胆魄,而是一个活到中后期的机会。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在你看来,关平若未早逝,能否终结张郃的不老神话?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