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开国将校群体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开国上校——陈昌奉。
为什么说陈昌奉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上校?
首先,他的资料老,他是1929年12月参加红军的,比许多开国中将参加红军的时间都要早。
其次,他曾经给毛主席当过六年卫士,在长征途中更是承担了保护毛主席安全的重任;
然后,他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已经担任了营级干部,在1955年授衔时绝大多数抗战初期担任营级干部的军官都授予了少将军衔,极少数授予了大校军衔,而像陈昌奉这样被授予上校军衔的就更少了。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还不足以说明陈昌奉上校的传奇;真正让他成为最具传奇色彩开国上校的是他在20世纪70年代转业到地方工作时,被直接任命为了江西省委书记。
这可是开国上将才有的待遇,要知道不少开国少将在20世纪50年代末转业到地方工作时,也只担任了副厅级职务。
陈昌奉作为1955年的上校,被直接任命为省委书记,这是开国上校群体绝无仅有的。
接下来,兰台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陈昌奉上校的传奇人生。
【01、】
陈昌奉,1915年9月25日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岭脑村一个贫穷的雇农家庭。
陈家即使放在当时也算得上最贫穷的那一部分农民了。
陈昌奉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来维持,但是由于长工的收入很微薄,这就让陈家的生活极度贫穷,陈昌奉11岁的时候母亲甚至被活活饿死。
为什么长工的收入如此微薄?
主要原因还不是地主的盘剥,更深层次原因是民国时有全世界最低的关税,外国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这就造成了中国本土的农产品卖不上价。
农产品卖不上价,就会导致地主支付不起长工更高的工资。
根据20世纪30年代日本“满铁”对淮河流域上百个村庄的田野调查,发现请得起长工的在村地主(还要直接参与劳动的地主)不到1/5,有20多个村的在村地主干脆就不请长工。
同时期山西的在村地主甚至节约到不愿意请本村的人当长工,原因是本村人当长工,他们会到自己家上厕所,这会导致地主家的农家肥减少。
根据近代学者统计,抗战前华北地区有超过60%的长工因为贫穷终身未婚。
1929年,陈昌奉终于等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毛主席、朱德率领的红四军来到了赣南。
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年末,他家因为欠了地主的钱没还,地主到他家抄家,这让陈昌奉更加坚定了“换一个活法”的决心。
于是,年轻的陈昌奉赶在过年前和同村的另一位青年一块离开家乡去投奔红军,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
1930年3月,因为陈昌奉做事情伶利勤快,工作踏实,很受战友和上级的好评;于是上级决定安排陈昌奉去做时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主席的勤务员。
毛主席在知道了自己这个勤务员不认字后,在工作之余还专门抽出时间教陈昌奉学习文化知识,传授他革命道理。
几十年后,陈昌奉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自己的一切都是毛主席教的,就连名字都是毛主席教他写的:
毛主席教我懂得了革命道理,领我走革命道路,连我的名字陈昌奉三个字,也是毛主席手把手亲自教我写的。
就这样,陈昌奉从1930年开始成为了毛主席的勤务员和警卫员,在毛主席身边一直待到了红军到达陕北,整整六年时间,陈昌奉和毛主席朝夕相对。
回顾起和毛主席一起的长征岁月,陈昌奉感慨的说,与其说是他照顾毛主席,还不如说是毛主席一路在照顾他。
【02、】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为陈昌奉的前途考虑,决定送他去红军学校读书;这让陈昌奉既高兴又难过。
陈昌奉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放牛娃,如今居然能正儿八经的坐到学校里上课,心里怎么可能不高兴?但是想到去学校读书就意味着从毛主席身边调离,他又不愿意,他不想和毛主席分开。
最终,陈昌奉在毛主席的劝导下,他才不情不愿的去到红军学校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学习,陈昌奉被调到了陕北保卫局保卫队担任指导员。
陕北保卫局保卫队被公认为是今天武警部队的前身。
整个抗战期间,陈昌奉一直奋战在边区公安战线上,在8年时间里,陈昌奉从对公安工作一窍不通的外行人转变成了有丰富公安保卫工作经验的公安战线的专家。
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决定派大批干部到敌后去开辟新的根据地,陈昌奉也被安排到山东从事公安工作。
陈昌奉在山东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涟水、周家口、马兰、菜芜、孟良崮、维坊、济南等重大战役,并且还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山东解放区的剿匪反霸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陈昌奉先后担任了济南市公安总队总队长、山东省公安厅武装处副处长、山东省公安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山东省军区潍坊军分区副司令、公安部队山东省总队副总队长等职。
1955年授衔时,陈昌奉被授予了上校军衔,并且荣获了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大家可能不知道二级八一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级八一勋章通常只授予工农红军时期的团级和营级干部;二级解放勋章只授予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师级及其相当干部。
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粟裕将军是“第一大将”、萧克是“第一上将”,那么获得了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陈昌奉就可以被称为“第一上校”了。
20世纪60年代陈昌奉从山东转到江西工作,担任公安部队江西省总队总队长。
1972年4月,陈昌奉被任命为江西省委书记。
在当时,能在转到地方工作时被直接任命为省委书记,这是“开国上将”才有的待遇。
在“开国上校”里能直接被任命为省委书记的,只有陈昌奉一人。
同年9月,陈昌奉调任武汉军区,担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1985年3月,陈昌奉离职休养。
1986年12月,陈昌奉在武汉病逝,享年72岁。
END
《跟随毛主席长征》,陈昌奉,作家出版社出版;
《江西英烈》,尹炎生,江西人民出版社;
懂不懂?
上校也开国?
知道地方上有厅局级待遇、省部级待遇、副国级待遇等等,就是不知道地方的上将待遇是个什么待遇?请小编释疑,拜托。
陈昌奉的《跟随毛主席长征》回忆录在火红年代很出名,印象深刻。授其上校确实偏低,好在后期发展不错,64年晋升大校,先后担任过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省军区司令员、省委书记,好像任过江西省革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