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考生抱着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看文章后:你是状元了

逗逗娱 2025-02-15 11:19:24
前言

虽然后世对隋炀帝杨广的印象不咋地,但得承认,他这辈子还是有不小贡献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科举制度了。

他推行的科举制,让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场。虽然这科举制也不是绝对公平,但已经算相对公平的法子。

这里面可是出了不少人才。在清朝康熙那时候,就有个很奇特的考生。这人来考试的时候,居然带了一袋馒头。嘿,就这么个人,最后竟然让康熙给钦点成状元了。

一、寒门学子

有个人叫李蟠。说起来,李蟠可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他爷爷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举人,他爸爸,是南明时期国子监的生员。就这种家庭出身的李蟠,在学习上那肯定是差不了的。

可惜,到他父亲那一代的时候,家道就衰败了,生活也变得困苦了。而且,他父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就剩下他和母亲互相依靠着过日子了。

嘿,你知道吗?就像人们常说的,上帝关上一道门的时候,总会给你开一扇窗。李蟠这孩子,他家境不咋地,可他本人那可真是相当厉害。这孩子天生就聪明得很,在政治方面也特有自己的想法。还在年少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周围都知道的大才子。

大家说起他的时候,老是会把“学富五车”这样的词儿用在他身上。因为家庭的缘故,李蟠年纪轻轻就晓得进入朝堂是很重要的事儿。在他父亲还没死的时候,就一直给李蟠灌输这种想法。慢慢长大的李蟠也意识到学习很重要,于是就更重视学业了。

父亲去世对李蟠的影响可不小,他只能去完成父亲的遗愿,考个功名,然后进入朝堂施展自己的抱负。不过这学习的过程中,得花不少银子。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父亲不在了,生活的重担就全压在母亲身上了。

李蟠看着母亲那么辛苦,好多次都想放弃学业,好让母亲的担子能轻些。可每次他一说不想读书,母亲就会训斥他。在母亲心里,一直盼着他能像祖父那样。

就跟现在的父母盼着自家孩子有出息一样,李蟠是李家唯一的男孩,李家能不能兴旺全看他了。身上担着这么多人的期望,李蟠学习起来就更下功夫了,最后他也顺顺利利考中了举人。

李蟠乡试顺利通过了,这样他就能进京参加会试,这在当时可是特别能光宗耀祖的事儿。可李蟠,他高兴不起来,反倒发愁。之前不是提到过嘛,李蟠家里穷得很,这进京一路上的花费就够他愁死了。

李蟠家在徐州,从徐州到京城,这路可不好走。现在的人可能觉得没啥,可在当时,李蟠他只能徒步去京城。他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来的钱坐车?所以,李蟠就不想去京城了。

这件事被母亲给拒绝了。在母亲眼里,哪怕砸锅卖铁,也得让李蟠到京城去参加会试。毕竟是举人了,也算是朝廷的官员,可要是他在之后的会试里表现更好,能有更大的发展?

李蟠的母亲从屋里拿出个袋子,这袋子包了好几层,袋子里装着整整二十两银子,这银子,对普通人家来说,够生活好长一阵子了。于是,李蟠就带着母亲攒下的银子,拿着母亲亲手做的馒头出发了。

二、一袋馒头

长途跋涉嘛,肯定是东西带得越少越好。可李蟠,带了老大一个包裹的馒头。他打算一路上就靠吃馒头来填饱肚子,这已经是最省钱的法子了。

这一路,李蟠要是饿了,就吃馒头再喝点凉水填填肚子,困了就找个破庙对付一晚上。就这么省吃俭用地,李蟠可算是到京城了。说起来,李蟠跟那些来参加考试的人比起来,那可太不一样了,好多人都有小厮跟着,最次也能坐马车。

像李蟠这样的人可不多见。李蟠一想到家里的老母亲,就不舍得花手里的银子。当然了,这一路风餐露宿的,他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看到了世间的苦难,这也让他想进入朝堂的决心更坚定了。

会试那天,李蟠衣衫褴褛,背着一大袋馒头就到考场了,他这样子可让不少人侧目。大家都知道,会试得持续好多天,所以考生们都会带些随身物品进考场。

嘿,你知道吗?检查人员看到李蟠包裹里的馒头时,那可真是大吃了一惊!馒头居然有整整三十六个!其实,不是不让带干粮进去考场的。可李蟠带这么多馒头,他还是头一个。由于也没有明确规定到底能带多少馒头进去,得嘞,那就放李蟠进去吧。

李蟠带了不少馒头进去,说不定还不够他吃。真就是这样,李蟠一边想事儿,一边啃馒头,没一会儿三十六个馒头就没了。可这考试还没结束,最后又向考官要了几个馒头,才把会试考完。

这件事儿也传到康熙耳朵里了,康熙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他对李蟠可感兴趣了,还主动说想看看李蟠会试写的文章。

三、成为状元

一开始,康熙就对这个人有点兴趣。等看了这人写的文章后,康熙就有点欣赏他了。为啥?因为他文章里的见解特别独到,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废话,写的内容都特实在。而且字写得工工整整的,瞅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最后,李蟠凭借会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殿试。要知道,殿试可是由皇帝亲自当主考官的。这么说来,殿试考查的可不光是学问,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也在考查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说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就看谁能在紧张的氛围里还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殿试嘛,参加的人可不少。李蟠在这些人里那可相当特别,为啥?他早就因为馒头这事儿被康熙知道了。这边,李蟠沉思了一小会儿就开始动笔写了,写完之后,把卷子交上去,就拎着自己的包裹在原地等着了。

殿试之后,皇帝是要单独召见考生的。这不,李蟠就带着他那一袋馒头去见康熙了。礼部的人可从没碰到过这种事儿,但也没说不让进,就把他给放进去了。

康熙瞧见李蟠的包裹后,眼睛微微一眯,手指着那包裹问:“这是啥?”李蟠说这是母亲给他做的馒头,家里穷,就靠这个填肚子。见李蟠回答得不卑不亢的,康熙特别欣赏,大手一挥,就把“状元”的名号给了李蟠。

结语

一时间,有个带着馒头进京赶考的人高中了状元,这事儿一下子就在京城传开了。这人就是李蟠,他,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志向,既没让母亲失望,也没辜负已故父亲的期望,考中状元后就进入朝堂。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