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这样一种声音:
他们说《哪吒》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票房,完全是仗着中国人多,是中国人自己捧上去的,是中国人自己哄自己玩。

他们有人说有些电影院不排人家《美国队长4》,就是为了支持《哪吒》票房打压人家票房,这样的票房成绩没意思。还有人发截图,说很多公司都组织单位人去看《哪吒》,有些还是强制性的;还有人说连有些地方的政府都组织大家一起看电影,还得写《哪吒》读后感。更让我觉得难过的是,有人拿小哪吒里面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来讽刺国人反问大家,你们当年有没有排队做核酸?这些话给我的感觉很不好,我都怀疑我自己是不是太过于盲目乐观了,《哪吒》是不是真的只是被大家捧起来的电影呢?

但我仔细想了想,想了很久,我觉得他们的说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看不得这个国家好一点。别的不说,我是真的觉得《哪吒》这个电影拍得很好,我感动到流泪好几次。我也问了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也都跟我感受一样。所以,我觉得《哪吒》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前提和基础就是电影自身真的不错。至于说就是仗着“人多”的说法,压根儿就是错的。我们人多不是罪过呀,我们人多难道就不能表达我们自己的喜欢了吗?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好东西呢?不就是一个东西因为喜欢的人多了,就变成好东西了吗?中国人多,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喜欢的权力,凭什么我们喜欢的东西,就变成了本不该被喜欢的“假货”呢?这是一个很不讲道理的逻辑。这让我想起来之前的“眯眯眼事件”。不就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机会发声,那些国际主流媒体就把中国人刻画成“眯眯眼”的形象。而国内很多艺术大师和学院居然也觉得外国人的看法就是“潮流”,也非要把国人塑造成眯眯眼的形象。

难道这就对了吗?外国人喜欢的就是我们应该喜欢的么?我敢打赌,大多数人喜欢的根本不是眯眯眼。如果有一天我们选出了我们自己的美丽形象,他们会不会说我们是仗着“人多”而已,其实中国最美的东西就是“眯眯眼”呢?不多说什么了吧。我一直不擅长吵架,因为一想到这些问题我就容易被气得头晕。我知道在历史上一直不缺看衰自己国家的人。也许是他们才华横溢吧,也许是怀才不遇吧,也许是智慧过人吧……凡此种种都可能,但我觉得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就是不嫌弃自己的母亲不够漂亮,不嫌弃自己的祖国不够完美吧。我姥娘还在世的时候经常说一句话,“树高千丈不忘根”。树叶对根还有感情,人非树木怎么能动不动就想砍断自己的根呢?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得在心里对来时路保持基本的敬畏看着后台这些人的留言,我也很想送他们一句话:不要觉得自己很伟大,很聪明,就把那些曾经为国家拼了命做贡献的人和事情看得不值一提!我们踏踏实实做好平凡的事儿,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