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就这么结束了,时间过得好快啊。
2025一季度,你跑赢沪深300了吗?
今天简单做个Q1回顾。
为了避免“大而全”没有重点,我今天只简单聊3类市场基金。
A股2025年Q1的A股“分化”很严重。
科技成长板块上涨,价值红利下跌。
硬科技聚集地“科创50指数”Q1涨幅3.42%;
小盘成长风格的“北证50指数”Q1大涨22.48%!
前两年香饽饽的“中证红利”今年还是负的,Q1涨跌幅-3.11%;
两大主流宽基指数:
“沪深300指数”Q1也是-1.21%;
“中证A500指数”,去年重磅推出的当红炸子鸡,今年也比较疲软Q1是-0.37%。
中证A500相关基金,我是从去末开始建仓,中途陆续加仓,一直持有至今。比如之前给大家持续分享的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近期AH震荡回调,我的A500持仓收益也收窄到盈亏平衡。

老实说,持有563880这几个月来,我中途也做了几次波段,好几次都卖飞了.....
然后我意识到,在大趋势中,还是不要轻易做波段。
尤其是A500这种主打“核心资产”宽基指数,更适合长期持有做底仓。
另外,我今天还看到一个数据:563880的融资余额已连续8日累计净流入。这么多“活水”进来,说明市场开始对A500这类“核心资产”开始感兴趣了,如果接下来真“高切低”,A500还是很有机会的。
言归正传~~
作为持有人,我很关注A500基金下面的评论,发现“吐槽”还不少。
主要是去年宣传太火了,导致大家对A500的预期非常高。
尤其是“924行情”后,AH股整体情绪面转好,大家对A500今年预期就更高了。
结果,没想到,今年来表现不温不火。
今年在市场上也几乎没啥音量。
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A500发行的意义是什么?
我是这么考虑的:
首先,中证A500指数推出是从来没有主打过“高弹性”这一特点,它的宣传核心一直都是“行业均衡分布”和“细分行业龙头组成的核心资产”。
反观今年陆续新推出的AI相关ETF,宣传亮点都是20cm,高弹性之类的词汇。
我没有记错的话,中证A500指数推出时,对标的是老的沪深300指数。从今年业绩来看,中证A500确实也跑赢了沪深300,达到了“替代沪深300”的目标。
其次,我反而觉得波动低是个好事,毕竟是做底层的,重在细水长流。如果一味求短期高涨幅,那直接买北证50得了。
看到这里,希望一直拿着A500指数的你能更理解它的定位,能对A500有更合理的预期。
最美人间四月天,我也希望563880能像它的倒序发音一样(您发发365)给我们带来好运~~
美股“纳斯达克指数”2025年Q1跌幅-10.42%,“标普500指数”跌幅-4.59%。
关于美股今年为何下跌,相信大家今年也看了不少分析。
我对美股更多的操作建议,我想等本周大事件落地后,再给大家出一期专门的分析。
今天我主要来给大家对比3只美股指数基金的Q1涨幅。
咱们国内能买到的“美股指数基金”无非3个: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标普500指数基金、标普500等权重指数基金。

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今年Q1跌幅-9%;
标普500指数基金,跌幅约-4.5%;
今年最抗跌的是“标普500等权重指数基金”,Q1只跌了-1.68%!
为什么“标普500等权重指数”今年这么稳?
相比“纳斯达克100”和“标普500”而言,“标普500等权重指数”的美国科技7巨头含量最少,更不容易受到今年英伟达、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大跌的影响。
而且,我拉了一下近5年“相关性”数据:

“纳斯达克100”与“标普500等权重”的相关性其实没有那么高!
也很好理解,前者重仓科技龙头,后者则更多美股中盘股,这两个指数还蛮互补的。
想买美股且稍微求稳的话,其实可以考虑定投“标普500等权重”。
美债“中证综合债指数”今年Q1涨跌幅为-0.66%,还在努力收窄跌幅。
反观“美债基金”,今年来(截至3月31日),普遍有2%左右涨幅。

受益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跌,美债价格上涨,因此,上面这些美债基金中,中长久期比短久期业绩更好。
为什么“美债价格”今年会上涨?
我看到2种解释:
一是美股科技疲软和全球贸易局势动荡,在避险情绪下,大家都在抢更稳健的美债,把利率给打下来了。
二是说,市场已经消化了川普关税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市场更多担心美国经济衰退,而非通胀。
虽然说,美债基金这点涨幅,远不能cover纳指基金的跌幅,但是如果1月有配置美债基金的话,算是一种“管住手”的方式了,不至于头脑发热全部拿去买纳指基金,让咱们起码还有一笔类现金仓位在美债上,可以用来做“股债平衡”,有资金逐步抄底美股。
这时我又要祭出这张图:如果按照“美股6美债4”的配置来看,今年只会跌-0.1%。
再次强调,分散配置的重要性,不要看不起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