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是真的被“嘲讽”惨了~~
因为在上周末(4月6日)我发了一篇《美债大涨!美债基金还能上车吗?》,里面明确提到这么一个观点:

简单说就是:上周的我,表达的意思是继续看好美债。
结果,,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仅没有跌,反而一路暴力反弹到4.5%!

短短几天时间,“工银全球美元债”跌幅就有-2.58%!

我自己最重仓的美元债基“南方东英精选美元债”跌幅-2.37%。
我的持仓收益率从上周的3.58%收窄到了现在的1.13%。

我反思了一下,
上周的我,做出“继续看好美债基金”的结论的核心原因就是:我认为交易美国经济衰退预期还在。
当时从我文章的措辞来看,整个观点都是围绕“经济衰退预期”来的。
老实说,如果没有川普这几天的各种幺蛾子,我认为这周的美元债基涨幅应该不会差。
原因是,从本周公布的最新CPI和PPI来看,美国经济的确在走弱。
1、3月CPI为2.4%,低于预期的2.5%;核心CPI为2.8%,低于预期的3%;2、3月PPI为2.7%%,低于预期3.3%;
3、尤其是3月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了近3年来的最低点!

在这样的数据趋势下,我认为“交易衰退预期、交易美联储降息预期”这个逻辑还是成立的。
但是吧,在川普这个最大的不确定下,(据说我国带头抛售美债)直接导致从“交易衰退预期”上升到了“交易美债违约和美元成废纸的预期”......
这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
所以,至此,我真诚道歉。
复盘这次的“预测”,我错在哪里了呢?
那就是 再次低估了川普的不确定性 和 事情的严重性。
只能说,有这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真的不能轻易做预测。
太容易打脸了~~
总之,真的很对不起!
换句话说,既然有这么大一个不确定性依旧存在,那么唯一能预判的资产,是不是“黄金”?
---------------------------
真诚道完歉后,我还是想“直抒胸臆”,继续任性做预判。
反正我是不太相信,就因为短期几天的剧烈波动,就认为存在很长很长时间的某一类资产突然就没用了。尤其是在贸易战白热化阶段,同步开启的还有舆论战。有研究全球债的专业人士前几天有出来做分析,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美国债务总量也就2%-3%,即便全部抛完,对整个美债价格影响也不会那么大,而且这个量美联储也能借助。这几天做功课,看到不少观点是说:这次美债价格下跌主要不是亚太国家的抛售,而是“基差交易”。于是,这几天,会看到不少专业人士做相关科普:

这在2020年3月,口罩事件爆发时,也发生过——当时直接导致TLT(美国国债20年ETF)在9天内大跌13%!

“基差交易”指利用国债现券与国债期货之间的差价进行套利的策略。
由于基差(现金债与期货价差)通常只有几个BP,因此,对冲基金机构们想要获得高收益,必然要加大杠杆,通常杠杆可以高达30-50倍!
2020年3月初“口罩”与2025年4月“关税”一样,不确定性骤升,即风险骤升。
交易所为了获得与市场风险相匹配的“风险溢价”,会提高保证金要求。
这就直接提高了对冲基金的成本。
本来就是“基差低、杠杆高”,现在成本突然提高,很多对冲基金会选择平仓,比如直接卖出美国国债现货,以降低风险。
在连锁反应下,加速美债抛售。
(具体太专业了,我也不是特别懂,大意应该是我理解的那样)
如果短期,这些“高杠杆”基差交易能“爆完”,那么美债价格也会很快止跌。
在关税已经逐渐开始实施的情况下,我倾向认为后续经济数据(PPI、消费信心、就业等)短期内应该是会走弱的,降息预期应该还是会加大的。
目前比较头疼的是,短期影响美债价格的因素太多了:经济衰退预期、通胀预期、违约预期、基差交易等。
这些结合起来,就.......整不会了.....
所以,我现在还是选择“少动多看”,不买也不卖,保持既有仓位。
如果你坚信美国药丸,美债违约近在咫尺,美元要成废纸,那就趁现在只回调了2%赶紧卖,否则容易睡不好觉。
影响到生活得不偿失,实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