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国新办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相关负责人提到,目前银行客观上确实面临一定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并督促银行业对未来可能暴露的不良贷款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经济下行、疫情持续影响等不可抗因素让金融行业不稳定因素增多,今年不良资产市场供给总量也呈现进一步增加的趋势,2022年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信贷风险将小幅上升,处置不良贷款的紧迫性更强。
摆在全国性AMC机构和地方性AMC机构面前的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大量不良资产包的迫切转让让这部分公司拥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个贷不良处置的难度增加,特别是信用贷款为主的不良资产包,本身小额分散的特点本就推高催收成本,叠加前期已经经历了大量催收,后期回收率并不可观。
不良资产处置紧迫
随着疫情的反复,银行保险以及众多非银机构资产状况面临较大的威胁。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虽然不良率较有所下降,但商业银行的拨备率有明显上升,这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对后续资产质量的谨慎预期。业内人士预测,今年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率或将进一步上升,但上升幅度和空间相对有限。
面对不太明朗的形势,近期已经有多个监管部门强调要推动银行和非银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此前公布的2022年政府报告中,更是首次将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写入其中。这也侧面说明不良资产处置紧迫性加强。
目前我国不良资产总规模预计已达10万亿以上,去年全年共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3.1万亿元,且处置规模连续两年超过3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参与主体承接。
市面上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有很多,重组、债转股、基金等方式层出不穷,作为个贷不良较集中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等机构,不良资产转让成为首选方式之一。近期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215名银行从业人员开展了问卷调查,发布了《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2》,该报告提到有45.58%的受访者认为,不良资产转让是接下来最主要的处置方式。
个贷不良资产遇冷
不良资产市场体量庞大,撬动了全国性AMC资管机构以及地方性AMC资管机构的兴趣,但对于其中分支的个贷不良资产,各机构却持审慎态度,愿意出高价的更是少之又少。
从银登中心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来看,个贷不良资产包的平均折扣率为3.3%,同比下降超80%。银行的平均本金回收率为10.3%,同样出现大幅下降。
去年初,银保监会印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一时间不良资产转让市场非凡,当时参与的机构也十分积极,试点初期起拍价纷纷为0元,最终成交价几乎高达50%。
随着市场回归理性,不良资产的转让开始降温,特别是个贷不良资产的转让,难度也在加大。去年12月,在试点仅开始9个月后,广发行杭州个贷不良资产包出现流拍。
信息显示该资产包为个人消费及经营类不良贷款,均为信用贷款。不良贷款本金余额352.36万元,本息余额525.1万元。资产包内共包括38户的207笔个贷不良,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764天,其中11户已诉讼并判决胜诉。
银行的的个贷资产包都已如此,消费金融公司的就更难预测,能够进入个贷不良资产转让的几乎都存在逾期周期长并催收多次的,以m6-m24的个别案件为例,1.5%的回收率已是业界翘楚,千分之2-3的回款率才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基本状况,如此高风险的资产,没有相关处理经验的资管公司接受,无异于是烫手山芋。
个贷不良资产包装让相对困难重重,目前信用类个人不良贷款,量大、分散且现金流稳定性差,可预测性不强,且投入成本也无法估计,这让很多资管平台意愿不足,此外由于此前严禁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规定,行业内配套的人才、团队以及催收机制等相对比较匮乏,处置起来经验不足。
不过从趋势来看,未来处理个贷不良将成为地方AMC资管机构的争夺重要战场。
随着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地方城商行等银行加速转型零售业、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业绩大规模上涨,未来个贷不良资产的市场也会继续增大,优先搭建内部制度和业务流程,配备相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立数据模型的能力的地方AMC机构会分得更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