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勇:传承竹编工艺编织致富梦想

映冬生活服务 2024-07-06 12:02:59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度门街道王家店村的何福勇就利用自己在外打拼多年的经验,结合父亲的篾匠手艺,回到家乡办起竹制品加工厂,在给自己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王家店村的青慈老竹匠竹制品加工部生产车间,机器声与竹篾的沙沙声交织成一首欢快的乐章。工人们各司其职,手中的竹篾在巧手的编织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客户他要的直径是65厘米,莫得问题,我看一下高度,高度70厘米,很标准。”此时,该公司负责人何福勇正在和工人一起复核产品的各项数据。

在两三年前,何福勇对于竹编工艺还是一个门外汉。自大学毕业以来,何福勇一直在外从事文化传媒工作多年。2022年春节,他为父亲拍摄的蒸笼编制视频在抖音爆火,吸引了不少网友和一些公司的关注,何福勇嗅到了竹编产品的商机。春节过后,他便立即创办公司,做起了竹编。

何福勇父亲 何永平:“当时我们不接受他回家创业,我们在家里编个筲箕、编个背篼出去卖,背篼才卖20多块,筲箕才卖10多块,要做一天半天,本来就挣不到钱的,当时我很担心这个事情。”

父亲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创业初期,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招聘的工人需要会一些篾匠手艺,而大多都是老人年,他们都觉得做篾匠赚不到钱,都不愿意做。为了招到工人,何福勇也是用尽了办法。

度门街道办青慈老竹匠竹制品加工部负责人何福勇:“我跟我爸就到处走访,到处去各个乡镇发传单,希望会竹编的老年人能够加入到我们这个竹编队伍,说服了2、3个老师傅,这一做、一试、一做就是两三年的时间了。”

现如今,何福勇的加工坊已有十余名篾匠工人,他们也都从中获得收益。

老篾匠工人 朱吉财:“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块钱,比做农业划得来,感觉很好。”

何福勇的加工部主要生产包括竹甑、竹锅盖、竹蒸笼、储物盒、筲箕等20余种竹编产品。如今,他的竹编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同时,他成功地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竹编工艺流程和完善的培训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为周围的年轻人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度门街道办青慈老竹匠竹制品加工部负责人何福勇:“各种型号的竹艺产品我们都有在生产,我们希望在保证我们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大生产,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竹编工作来,然后呢能够获取一份收益,这也算我们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记者 陈洪江)

0 阅读:6

映冬生活服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