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笔杆子”的苦恼:领导一句话,就要绞尽脑汁、抓破脑壳!

点点人到中年 2025-02-28 17:13:13

在体制内,会写材料是一种能力!

会写材料,能说明很多问题:

第一,说明你的文字能力强;

第二,说明你的知识储备丰富;

第三,说明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强;

第四,说明你的归纳总结能力强;

还有很多优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相信很多“笔杆子”们比我体会更深,更有优越感。

在体制内,会写材料更是一种优势!

会写材料,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

第一,能得到领导的青睐,这是最重要的机会。有人在体制内干了几十年,或许都没有机会和一把手面对面交流。一旦得到领导的青睐,仕途就会走上“快车道”,真正实现“想领导之所想”,以领导谋划全局的高站位思考问题,把领导心里想的变成一段段“金句”。

第二,能得到同事的尊重。会写材料的人,无论在哪个单位,都会被尊重和器重,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工作干的好,不如经验总结得好。经验如何总结呢?那当然得靠“笔杆子”们的文思泉涌了。现在很多单位都对会写材料的人求贤若渴!

在当下,有很多人想通过写材料被领导发现,从而快速改变命运。但是苦于“肚里没有墨水”“胸中没有文章”,呆坐半天,挤不出几个字来。

而同样有一些人,虽然知道会写材料的好处和优势,但是却又不想去“趟”这趟“浑水”,毕竟,写材料是个苦差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简单列举如下:

第一,写材料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全凭领导的喜好,谁都能来说几句。部门负责人看完是一个标准,分管领导看完又是一个标准,最后到了主要领导那里,又有一个标准。有时候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要绞尽脑汁。结果转了几个领导之后,改了三四五六遍之后,可能又回到原稿。

以一个县委书记的大型会议的讲话稿为例,不改个10遍8遍,怕是最后上不了会。有时候可能下午2点半开会要用讲话稿,下午2点还在修改。

以市委书记调研后座谈会的讲话稿为例,起码是修改15遍起步。本来发言材料是已经写好了的,领导们也已经审定过了。可领导们上午看完了现场,下午要讲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那必须得加到讲话材料中去啊!于是,“笔杆子”们中午就有的忙了。

这是很多会写材料的人不愿意碰材料的原因之一。他们宁愿干点简简单单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当“笔杆子”。

第二,要想写出好材料来,就得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那就得读很多很多的书。你给领导写材料,必须得比领导懂的多。涉及到某个领域,你还得研究的深入透彻。比如,以这几年比较火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为例,磷酸铁锂是个什么玩意,新能源电池的产业链如何延长,磷化工和煤化工如何选择等等。面对这些新鲜事物,写材料的人要自己先研究的深入透彻,然后转换成让领导能够通俗易懂又还有深度的文字材料,那就得下一番很大的功夫了。不然,坐在主席台上讲话的人还没有坐在主席台下听的人懂的多,那岂不显得领导很没有水平。

第三,写材料意味着无休止的加班。家里的事是顾不上了,老婆孩子是顾不上了。还有一些没有结婚的年轻小伙子大姑娘的,相亲找对象、约会谈恋爱、结婚生孩怕是都没有时间了。晚上10点下班算是早的,12点是家常便饭,凌晨1、2点也是平常的事。即便下班回家了,还有材料没写完,睡觉肯定是睡不踏实的,做梦肯定都是在想这几个排比句如何能写的更加工整、更加对仗,更加有气势。写材料费头发,是“笔杆子”们最常调侃自己的。

对此,各位大“笔杆子”们,你们怎么看呢?

对于那些有志于成为“笔杆子”的同志们,你们怎么看呢?

你愿不愿意当“笔杆子”呢?

0 阅读:11

点点人到中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