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元年(106年),东汉朝堂上,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登上了帝位,他就是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年幼的帝王,被宦官和权贵玩弄于股掌之间,东汉由此揭开了由盛转衰的故事。
从邓太后的垂帘听政到宦官专权,汉安帝的治理下,东汉帝国何以日益走向衰亡之路?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连年天灾以及宦官横行,究竟是如何深刻影响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命运?
永元六年(94年),东汉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出生了,他的父亲是汉章帝时期的废太子清河王刘庆,母亲叫左小娥。
左小娥的伯父叫左圣,因为得罪了皇帝,连同左小娥一家都被抄家了,四五岁的左小娥和她的姐姐左大娥被送进了宫里。“初,伯父圣坐妖言伏诛,家属没官,二娥数岁入掖庭,及长,并有才色。小娥善《史书》,喜辞赋。”“庆初闻其美,赏傅母以求之。及后幸爱极盛,姬妾莫比。姊妹皆卒,葬于京师。”“孝德左皇后,安帝母也。父仲躬,犍为武阳人。后兄圣伯,为妖言伏诛。父母同产皆没宫。后长掖庭,有令色,赐清河王。王大悦,特亲幸,自姬妾已下,莫能与比。六年,生男,为清河太子。卒,葬当利庭。延平元年,殇帝崩,清河太子为皇帝。尊清河孝王曰孝德皇帝,左姬孝德皇后。”
当时,东汉的实际掌权人是邓太后,邓太后原名叫邓绥,是汉和帝的皇后,汉和帝刘肇是一个悲剧,结婚早,但是,最后只有两个孩子幸存。老大残疾,汉和帝驾崩的时候,老二出生才一百多天,邓太后就让一百多天的婴儿做了东汉的第五个皇帝。
刘隆
延平元年(106年)八月,婴儿汉殇帝在龙椅上只躺了二百多天就驾崩了。
当时,汉和帝的亲哥哥清河王刘庆有个儿子叫刘祜,只有十三岁,而且,刘庆小心谨慎了一辈子,本人也没什么野心,一切条件都符合。刘祜“年十岁,好学史书,和帝称之,数见禁中。”“年十岁,善史书,喜经籍,和帝甚喜重焉,号曰‘诸生’,数燕见在禁中,特加赏赐,下及玩弄之物,诸王子莫得与比。”延平元年(106年)九月二十一日,只有十三岁的刘祜正式登基,成为东汉的第六位皇帝。
刘祜从延平元年(106年)继位成为皇帝,直至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崩逝,整个国家的大事小事都是邓太后说了算。
邓太后崩逝后,二十七岁的汉安帝刘祜终于可以亲政了,但管理国家这种事,如果没人教过,如果也没有经验也搞不定。那咋办?找人帮忙。
汉安帝找的第一批人,就是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宫女王圣、太监李闰、江京。这三人从刘祜进皇宫的第一天起就陪着他,王圣还是他的奶妈。不会治理国家怎么办?扔给他们就行,何况他还有一个能干的老婆:阎皇后。
阎皇后的家族盛产美女,她的爷爷叫阎章,是汉明帝时期的尚书和步兵校尉,阎章的两个妹妹都是汉明帝的老婆,俩贵妃。阎章也是皇亲国戚,可惜汉明帝对外戚管得非常严,阎章一生也没做多大的官,到了阎皇后这一代,机会来了。
阎姬
阎皇后也叫阎姬,是当时有名的美女,元初元年(114年),根据皇宫选秀规则,阎姬被送进皇宫,之后,汉安帝喜欢得不得了,第一年就被封为贵妃,第二年,立为皇后。好像东汉这些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自己都没孩子,是自己故意不要的,还是其他原因,真不好说。
总之,阎皇后也不能生育,给汉安帝生下儿子的是宫女李氏,她的儿子就是东汉第七位皇帝刘保。可惜生刘保的时候,邓太后还在呢,阎皇后做不了主,只能看着刘保被封为太子,然后一天天长大,最后为了出气,害死了刘保的亲生母亲李氏。
邓太后崩逝后,首先,是汉安帝联合王圣、李闰、江京夺权。邓太后虽然死了,但是,国家重要的职位,都在邓太后的哥哥邓骘手里,邓太后执政那么多年,肯定有很多政敌。太后一崩逝,李闰和江京就联合这些人,开始了针对邓氏家族的复仇行动。
不过,在东汉几个得势的外戚集团中,邓氏家族的表现是比较好的。邓太后以立安帝定策之功,奖励有关官员,当然也包括邓骘,增封了三千户食邑。邓氏兄弟辞让不受,以至于使者来时都躲起来,最后只好作罢。平时,邓氏兄弟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勤劳王事。这当然与邓太后对她的家族严格要求有关。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消除皇权和外戚势力的尖锐矛盾。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崩逝,汉安帝亲政。“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阙明辟之义,至使嗣主侧目,敛衽于虚器,直生怀懑,悬书于象魏。借之仪者,殆其惑哉!”这时,以乳母王圣、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成为汉成帝的依靠,安帝早就不满受制于邓太后的地位,就在邓太后崩逝后不久,有几个以前受过太后惩罚的宫人诬告太后兄弟邓悝、邓弘、邓闾阴谋废安帝,另立平原王为帝。“小黄门李闰与帝乳母王圣常共谮太后兄执金吾悝等,言欲废帝,立平原王翼,帝每忿惧。及太后崩,遂诛邓氏而废平原王。”这一诬告,正中汉安帝下怀,邓悝等被判为谋反罪处死。邓骘尚不知情,被免官归郡,受郡县官吏的逼迫而死。“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悝、私、阊先从尚书邓访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得。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侯广德、叶侯广宗、西华侯忠、阳安侯珍、都乡侯甫德皆为庶人。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于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又徙封骘为罗侯,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骘从弟河南尹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遵、将作大匠畅皆自杀,惟广德兄弟以母阎后戚属得留京师。”因邓骘无罪遇害,大臣们不服,大司农朱宠等仗义执言,为其鸣冤叫屈。“大司农朱宠痛骘无罪遇祸,乃肉舆榇,上疏追讼骘曰:‘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兄弟忠孝,同心忧国,宗庙有主,王室是赖。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当享积善履谦之祐,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遂令骘等罹此酷滥。一门七人,并不以命,尸骸流离,怨魂不反,逆天感人,率土丧气。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为平息官员们的怨气,汉安帝又假惺惺地谴责州郡官员,并命令妥善安葬了邓骘。“众庶多为骘称枉,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洛阳北芒旧茔,公卿皆会丧,莫不悲伤之。诏遣使者祠以中牢,诸从昆弟皆归京师。”刘祜亲政期间,出现了多起宫女乱政事件。针对宫女乱政现象,太尉杨震上疏批评刘祜:“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
王圣
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宦官集团又一次得势。汉安帝封江京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汉安帝乳母王圣及其女儿伯荣更加受到宠爱,生活奢侈,贪污受贿,随便出入宫廷,干预政事,无恶不作。“王圣、圣女伯荣扇动内外,竞为侈虐;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伯荣有一次到甘陵去,沿途前呼后拥,郡县官员夹道迎送。甚至有的郡守和王侯迎着伯荣的车子叩首行礼。“陛下以不得亲奉孝德皇园庙,比遣中使致敬甘陵,牛轩軿马,相望道路,可谓孝至矣。然臣窃闻使者所过,威权翕赫,震动郡县,王侯二千石至为伯荣独拜车下,仪体上僭,侔于人主。”尚书陈忠上疏指出“伯荣之威,重于陛下;陛下之柄,在于臣妾。”王圣的另一位女儿“王永等分威共权,属托州郡,倾动大臣,宰司辟召,承望旨意,宰司辟召,承望旨意,招来海内贪污之人,受其货赂,至有臧锢弃世之徒复得显用。白黑混淆,清浊同源,天下讙哗,咸曰财货上流,为朝结讥。”亲政初期,汉安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连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史书记载,东汉的多个省份遭受严重的洪水和旱灾,农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灾害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的是由于宦官权力的膨胀及贪污腐败导致的国家机制功能障碍。
这时候,官僚集团与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锐。以杨震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汉安帝约束、惩戒飞扬跋扈的宦官,但安帝总是置之不理。而被揭发的宦官们则乘机诬告,最终处死了正直的杨震。
就在内忧外患四起之时,皇宫中为争夺帝位继承权又开始了殊死的斗争。阎皇后多年不育,永宁元年(120年),安帝立宫人李氏所生之子刘保为太子,李氏在此之前已被阎皇后鸩杀。
阎皇后怕太子继位以后,会追究杀母之仇,处心积虑地要将刘保除去。阎皇后与樊丰等宦官串通一气,先将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定成死罪,除去太子的羽翼,“时皇太子惊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舍。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以为圣舍新缮修,犯土禁,不可久御。圣及其女永与大长秋江京及中常侍樊丰、王男、邴吉等互相是非,圣、永遂诬谮男、吉,皆幽囚死,家属徙比景。太子思男等,数为叹息。”然后,又向汉安帝进谗言,说刘保行为过恶,不宜处太子之位。
刘祜
汉安帝宠爱阎皇后,于是,有了废立之心。太子的废立要经大臣们讨论,大将军耿宝秉承阎皇后意旨,力主废黜刘保。“京、丰惧有后害,乃与阎后妄造虚无,构谗太子及东宫官属。帝怒,召公卿以下,议废太子。耿宝等承旨,皆以为当废。太仆来历与太常桓焉、廷尉犍为张皓议曰:‘经说,年未满十五,过恶不在其身;且男、吉之谋,皇太子容有不知;宜选忠良保傅,辅以礼义。废置事重,此诚圣恩所宜宿留!’帝不从。焉,郁之子也。张皓退,复上书曰:‘昔贼臣江充造构谗逆,倾覆戾园,孝武久乃觉寤,虽追前失,悔之何及。今皇太子方十岁,未习保傅之教,可遽责乎!’书奏,不省。九月,丁酉,废皇太子保为济阴王,居于德阳殿西钟下。来历乃要结光禄勋祋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侍中闾丘弘、陈光、赵代、施延、太中大夫九江硃伥等十余人,俱诣鸿都门证太子无过。帝与左右患之,乃使中常侍奉诏胁群臣曰:‘父子一体,天性自然;以义割恩,为天下也。历、讽等不识大典,而与群小共为欢哗,外见忠直而内希后福,饰邪违义,岂事君之礼!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若怀迷不反,当显明刑书。’谏者莫不失色。薛皓先顿首曰:‘固宜如明诏。’历怫然,廷诘皓曰:‘属通谏何言,而今复背之?大臣乘朝车,处国事,固得辗转若此乎!’乃各稍自引起。历独守阙,连日不肯去。帝不怒,尚书令陈忠与诸尚书遂共劾奏历等,帝乃免历兄弟官,削国租,黜历母武安公主不得会见。”汉安帝在亲政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每一个决策都饱受争议和挑战。虽然他试图通过这些行动证明自己的独立与权威,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民众支持,这些努力往往事与愿违,使得他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他的治理尽显年轻皇帝的热情与冲动,却也不免带来一系列未被充分考虑的后果。
汉安帝也试图调整和优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别是对地方豪强的监管。他下令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严格地方政府的财政和行政管理。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势力的随意扩张,但也引起了地方官僚和豪强的强烈不满。汉安帝的这些尝试表明他在治国策略上开始展现出更多的成熟与勇气。然而,由于政治基础薄弱,以及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这些政策最终未能完全扭转东汉的衰败趋势。“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不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
刘祜
延光四年(125年)二月,汉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时冷时热,病势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庚申,上幸宛,当词章陵,觉体不安。乙丑,疾笃,自宛还。征济北、河间王子年十四已下、七岁已上诣京师。”“丁卯,帝崩于叶,不发丧。庚午,还宫。辛未,乃发丧。皇后与兄阎显谋以所征济北王子北乡侯懿为帝嗣,以阎显为车骑将军。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太后临朝。”“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幸宛,帝不豫。辛酉,令大将军耿宝行太尉事。祠章陵园庙,告长沙、零陵太守,祠定王、节侯、郁林府君。乙丑,自宛还。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二。秘不敢宣,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庚午,还宫。辛未夕,乃发丧。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以后兄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定策禁中,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子北乡侯懿。甲戌,济南王香薨。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汉安帝终年三十二岁。当年葬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安帝。初平元年(190年),“是岁,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
汉安帝从一个由邓太后操控的幼年皇帝到试图自立门户的君主,他的努力虽充满了挑战,却也展示了一个年轻帝王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望和不懈努力。他的政治生涯被自然灾害、宦官横行和政治腐败的黑暗环境所困扰。面对连年的天灾和混乱的政治局势,汉安帝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试图稳定国家,如减免税赋、赈灾救民以及改革法制,但由于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汉安帝的统治虽未能扭转东汉衰败的趋势,他作为一位被历史挑战的皇帝,个人经历反映了帝国晚期的种种矛盾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