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尿酸性肾结石?验方四子汤:以核治核,化痰湿,消积化石

小春的记事本 2025-02-06 19:39:09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895期

大家好,春节一过,就进入正常的打拼,用正向的思想和措施,来为一年的越来越好点滴积累,逆转事业和身体。

而对于尿酸高痛风乃至尿酸高损伤肾引起尿酸性泌尿系结石的风友来说,用非药物方法能让肾内、膀胱或输尿管结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是个不错的做法。

特别是尿酸高,且尿路结石比较小,不想喝药,下面的中药代茶饮四子汤,大可帮得到你。

这个四子汤是云南中医药大学的临床经验方,经多年临床实践,行之有效,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莱菔子、荔枝核、王不留行子、苏子。

上四药等份配伍做成代茶饮包,早晚或早中晚各一袋,能去痰湿而结聚散,肾络变通畅而泌尿系砂石能化消而不再反复。

为什么中医可以用子或核这些中药配伍,能通过“以核治核”的思路来治疗尿酸性肾结石呢?

我们先来看看尿酸性肾结石的病机,然后再分析四子汤以核治核的中医理念。

尿酸性尿路结石,肾内痰湿、湿热都可为病因

尿酸性尿路结石,归类于中医石淋、砂淋等疾病范畴。

对于砂淋病,中医古已有之,早在隋代医家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就认为: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而化为石,故肾客砂石。

但这里并没有说出尿酸性尿路结石的原因。

相传为名医华佗所著的《中藏经》中对砂淋病因这样分析:

砂淋者,此由得肾气弱...虚伤其气、邪热渐强、结聚成砂。

这里认为砂淋的病因是肾虚热结所致。

再结合之后的各代中医对砂淋的认知,古中医一般把砂淋的病机归纳为湿热内结、肾虚、肝郁和饮食不节四个方面。

但现代中医传承古中医观点,并结合当今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及临床经验,认为尿酸性尿路结石的病因,不外乎下面几个方面:

1.饮食不节。

2.劳逸失宜。

3.脏腑亏虚。

上述原因引起湿浊外感或内生,湿郁久生热,湿热阻滞尿路,气机运行不畅,湿浊停聚日久结尿为石,砂石有利于肾络和膀胱,或随小便而出,同时结石坚硬可损伤肾络,或梗阻于肾络。

按照中医的观点,腰为肾之府,肾虚结石结聚,进而导致腰痛腰胀。病位在肾络和膀胱,但和脾胃运化及三焦水道气机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但和内容无关。仅为美观

四子汤治疗尿酸性尿路结石的理论基础:取类比象,以核治核

按照中医的观点,子类药一般都有繁衍好后代的任务,和人体肾功繁衍后代的功能类似,所以中医认为子类药都入肾,药力入肾,对于肾和膀胱内的结石类疾病,是可以考虑子类药的。

另外,中医还有取类比象的说法,根据这个观点,还衍生出大家可能哦都知道的“以皮治皮”、“以脏补脏”、“吃什么补什么”等中医和民间流行的说法和做法。

而以核治核治疗尿酸性尿路结石就取之于中医取类比象理论,指的是运用外形属于籽、核类,药性具有散结的药物,可用于体内息肉、囊肿、增生、结石、积聚等结聚类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治疗结聚、结石、癓瘕等研究和实践比较多,常用药物包括橘核、荔枝核等。

荔枝核入肝肾经,功擅消散寒结止痛功效,善治胃脘胀痛、疝气、行经刺痛等症状,可降糖他调脂护肝。

橘核,就是橘子的核,入肝神经,可理气止痛。

而上面的四子汤,以莱菔子、荔枝核、王不留行子、苏子四味外形属核类的药物做成的代茶饮。

代茶饮,就是中药组方来煎煮或开水浸泡后可以频饮代茶饮,徐徐喝下。

方子里莱菔子能化痰除湿降气,归脾胃肺经,是化痰顺气的良品。

荔枝核就不说了,上面说过了。

王不留行子归肝胃经,其苦泄宣通,善走血分,功擅通利,利血脉,行而不止,走而不守,还有一定的利尿通淋功能,这里用的是王不留行子的利尿通淋、行气通经的功效,为佐药。

苏子,归肺、大肠经,药性辛温主降气消痰为使药,气行则砂石也行。

这四味药合用,能去痰湿而散结聚,通肾络而砂石可行可消且不复发。

这个四子汤更适合痰湿体质的尿酸高痛风者长期饮用。

不信你试试?

想问就问,有问必答。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20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毕秋颖硕士论文《四子代茶饮对痰湿质泌尿系尿酸结石的体质干预研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