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口疮?谁说口疮都上火,原来也能从寒治!中医温药治口疮甚好

小春的记事本 2025-02-06 19:38:33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907期

大家好,春节一过,上班第二天,节日综合症就变多了,这不,也许是节假间好吃好喝太过,后台留言讨要顽固口疮调理方法的就多了起来。

而且还多是那些经久不愈的顽固口疮患者,口疮复发后用清热解毒泻实火,或者通过滋阴生津降虚火的药物效果不好。还振振有词的说,都说口疮是上火,不是实火就是虚火,那这两个方法怎么不好使了呢?

其实中医含有一种方法用甘温法从寒论治口疮的方法,效果也不错。

举个例子——

中医对28名顽固口疮患者进行了下面的治疗方法,这些患者最小15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年,男女都有。他们的口疮都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顽固口疮,常发生在两颊、唇舌、舌根和软腭等部位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溃疡的主要特征为口疮色灰白或淡红,每每因为劳累或恣食更冷、辛辣食物复发或加重,多数人饮食太爱辛辣、生冷,或者有嗜烟嗜酒的爱好。

而口疮患者很多就是习惯于“吃火锅上火,吃冰淇淋降温”的冰火两重天的生活、或者一边吃药自救,一边胡吃海喝加班熬夜自损的“朋克养生”。

基于此,中医以理中汤做底方,据症加减调理。底方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党参、白术、干姜、制附子(先煎)、黄连、薏苡仁、柴胡、甘草。

加减使用方法:

如舌苔黄腻厚,湿热较盛的,方加木通、苍术、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燥湿之品。

如果舌苔白腻厚,中焦湿浊较盛的,方加砂仁、云茯苓等健脾化湿利水之品。

如果舌红苔少,内热阴火重的,则方去制附子、干姜、薏苡仁,加生地、石斛、玉竹等滋阴降火生津之品。

如果胃脘胀闷,饮食差的,方加陈皮、焦三仙、白芷等和胃止痛消胀之品。

如果形寒肢冷,腰酸腰痛等阳虚较重的,则方重用制附子,并加肉桂来通阳就你滋补肾阳。

结果口疮治愈且随访一年未

复发的,就有20名。症状减轻,溃疡缩小或消失,但会有复发,但次数减少疼痛减轻的有7名,仅有1名无效。

为什么明明是上火口疮,却用甘温的附子理中汤能治愈?

首先顽固口疮多虚火,为什么用甘温法治顽固口疮,因为体内有寒,可从寒论治。

确实,按照“诸病疮疡,皆属于心”,所以用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治口疮是常法,也频获良效。

但如果是顽固口疮,久服寒凉苦药,或饮食不节,太过喜欢辛辣肥甘厚或恣食生冷之品,久之损及脾阳,脾运失司,寒湿内生。湿浊上犯。脾虚及肾,肾阳也虚,虚阳上浮,熏蒸口舌为口疮。

怎么治?

按照滋阴派宗师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所言:

口疮,服凉药不愈,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用理中汤。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说:

口疮,久服凉药不愈,理中加附子反治之,合以肉桂。

而上面对于 28 名顽固口疮患者的治疗,就是以理中汤为底方加减化裁治疗的。

比如对于形寒肢冷四肢不温的寒邪较盛的,还重用制附子,还加肉桂,不正是李时珍的治疗思路吗?

这个方子里,党参、白术、甘草、茯苓、薏苡仁都是本着中焦脾胃的,能益气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燥湿。干姜、附子能温补脾肾,引火归元。柴胡能疏肝调脾胃,还能升清阳栽药上行,去口疮之火。加少许黄连意在“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再者肉桂配黄连也有交泰丸的意味,能交通心肾,让水火相济,肉桂也有引火下行达到作用。

总之全方益气健脾温阳益肾,利湿散寒解毒降火,让上泛之寒湿降伏,口疮自愈。属于标本兼治的思路,所以有20名患者一年未再复发。

想问就问有问必答。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1996年第2期《 河南中医学刊杂志》刘敬平文章《理中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