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统六国时,为何最先攻打韩国,最后才消灭齐国呢?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6-20 12:57:22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秦代的统一六国战争,被称为秦始皇吞并其余六大国建立秦帝国的战事。

这场战役始于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除掉吕不韦等权臣后独掌秦国大权。

他在李斯和尉缭等人的协助下,策划了"灭六国,建帝业,实现天下一统"的策略。

其核心手段包括:拉拢燕、齐两国,稳定魏、楚两国,然后集中力量消灭韩、赵两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瓦解对手。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至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为止,历时十年,秦国依次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何秦国在统一六国过程中,首先选择进攻韩国,而最后才消灭齐国呢?

出兵赵国,损失巨大

早在公元前236年,秦王国派遣著名将领以及桓齮等英勇士兵前往攻击赵国领土,成功占领了赵国众多地区。

至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再度派遣桓齮领军攻击赵国,其军队自东方而出,大败赵国军队,斩首十万余人,甚至连赵国名将扈辄亦不幸身亡。

此时的秦王嬴政决意彻底消灭赵国,因此在公元前233年,他再次派遣桓齮率领大军向赵国首都邯郸推进。

面对如此危局,赵王心急如焚,他意识到北方边境尚有李牧驻扎,于是立即下令李牧率军南下,以阻止秦国的侵略步伐。

李牧接到命令后,迅速带领边防部队南下,与赵王派遣的援军会师,并接手了所有赵国军队的指挥权,开始精心策划针对秦国的战略布局。

两支军队在肥下一带展开激战。

秦军发现李牧的防御严密,难以突破,便决定转移战场,进攻其他地区。

这是一个巧妙的策略,若李牧不主动出击,他们便能占领其他地区;若李牧选择迎战,他们便可直接与之交锋,进而消灭李牧的主力。

而李牧却敏锐地把握住了这次战机,他没有前去救援被围困的秦军大营,而是直接发起猛烈攻击,一举摧毁了秦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缴获了大量物资装备。

随后,他又派遣军队埋伏在两侧,等待秦军前来增援时予以痛击。

秦军得知大本营失陷后,立刻调集援军回救,结果遭到李牧军队的前后夹击,损失惨重。

秦王嬴政并不甘心失败,他在公元前232年再次发兵进攻赵国,此次行动,他采取了分兵两路的战术,企图一举灭亡赵国。

面对秦国的双线进攻,赵王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他再次启用李牧为统帅,负责抵抗秦国的入侵。

李牧接到命令后,经过深入分析秦国的行军路线及赵国的实际状况,同样采取了分兵两路的策略,其中一路兵力较少,主要用于防守,另一路则集中优势兵力进行进攻。

最终,他在番吾一带成功歼灭了一路秦国大军,然后转向进攻另一路秦国大军。

秦军得知一路大军已遭李牧击败,深知再战必败无疑,于是果断撤离战场。

至此,秦王嬴政终于认识到,只要有李牧坐镇赵国,自己便无法轻易攻克赵国,于是他调整战略方向,转而进攻韩国。

原定战略,由近及远

韩国与秦国毗邻,原本计划先灭掉韩国,而秦国屡次败给赵国的李牧,秦王嬴政开始重新考虑战略,决定首先对付韩国。

至于韩国,其末代国王韩王安于公元前238年即位时,韩国已然成为七国之中最为孱弱者。

他执政九年,见证了韩国的衰落,韩王安对秦国既惧又恨,惧怕秦国的实力,痛恨秦国的傲慢。

公元前233年,秦国将领桓齮率军越过太行山,夺取赤丽、宜安两城,直逼赵国腹地,赵王紧急派遣李牧北上抗击匈奴,同时率军反击秦军,在肥地采用“围魏救赵”策略突袭秦军营地,

随后设伏全歼回援秦军,共计歼敌十余万。

此役胜利使韩王安产生联手赵国对抗秦国的想法,韩国逐渐倾向赵国,这是秦国不愿见到的局面。

因此,秦始皇十七年,秦国派遣内史腾攻韩,俘获韩王安,在韩地设立颍川郡,韩国宣告灭亡。

秦国不愿看到韩、赵两国结盟,选择先消灭较弱的韩国,孤立赵国,为日后攻打赵国做好铺垫。

此外,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薄弱且地理位置靠近秦国,这也是秦国优先攻击韩国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十六年,魏国被迫割让部分领土给秦国,韩国同样被迫将南阳地区献出。秦国任命内史腾为南阳假守。

因此,在秦灭六国战争爆发的前一年,秦国已在韩国周边部署兵力,并有内史腾这样的名将坐镇。

一年后,即公元前230年,秦国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果断出击,消灭了韩国。

战国后期,韩国疆域仅限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北邻赵国,南靠楚国,东接魏国。

对于秦国而言,若想统一六国,韩国必先拿下,否则韩国将如同一枚钉子,严重阻碍秦国军队的行进路线及后勤保障。

因此,吞并韩国无疑有利于秦始皇嬴政后续征战其他五国。

2 阅读: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