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意外受伤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了解易受伤的时段、地点等信息有助加强防范,减少危害的发生几率。近日,一项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新研究显示,十月是老人受伤的高发时段。
该研究共纳入江苏省20余万60岁以上老年人。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分析了2006~2022年,参与者受伤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每年10月发生的老年人受伤事件最多,高峰时段为8:00~10:00,受伤原因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动物伤、刀/锐器伤、钝器伤。其中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呈上升趋势,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呈下降趋势。跌倒/坠落、动物伤中,女性病例更多,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刀/锐器伤中男性病例更多。受伤发生地主要在家中,受伤时的活动前3位依次是休闲活动、家务/学习、驾乘交通工具。
10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气温舒适,老年人活动频率增加,但由于早晚温差较大,露水、霜冻等自然现象会导致地面湿滑,增加了老人的跌倒风险;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容易变得僵硬,灵活性和协调性降低,所以10月发生的老年人受伤事件最多。
上午8:00~10:00通常是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的高峰期,如晨练、买菜、做饭等。因为活动频繁,因此老人在该时段受伤的几率相对较高。此外,有些老年人会在这个时间段服药,部分药物可能会影响认知,导致反应能力下降,增加受伤风险。
跌倒/坠落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质、肌肉量逐渐流失,骨关节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平衡功能、视力和听力下降,身体活动能力变差,这些因素都使老年人在行走或进行其他活动时更易受伤。我国常见的动物伤以犬咬伤为主。老年人动物伤呈明显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饲养宠物;二是老年人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下降,在面对流浪猫犬时更易受到伤害。
老年人驾驶交通工具时,可能因反应速度减慢、判断能力下降而增加事故风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能因地面不平、拥挤等因素跌倒。老年人道路交通伤害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近年来交通安全教育的普及和交通规则的严格实施有关。老人钝器伤发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安全意识的提升、环境适老化的改造等。
性别差异可能源于生理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比如女性肌肉含量比男性低,更易发生跌倒等伤害;男性更倾向于从事户外活动,更易遭受道路交通伤害。
家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也随之减弱,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就容易导致老人受伤,比如老人在行走、上下楼梯、做家务、洗澡时,可能因地面湿滑、家具布局不合理、照明不足等因素引发跌倒。
为了降低受伤风险,建议老人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01 改造活动环境建议保持家中环境整洁,减少杂物堆放;在卫生间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垫;在10月等湿冷季节,应注意保持家中地面干燥,可以穿防滑鞋;安装紧急呼叫按钮等必要的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此外,社区等公共场所应注重对老年人的保护和照顾,进行适老化改造。
02 提高安全意识建议老人使用厨房工具时小心谨慎,保持专注,可考虑使用安全防护工具。老人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自驾频率;如果有需要,应定期检查车辆状况,驾驶时遵守交通规则。社会应加强关于动物伤害的宣传教育,使老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全国的动物伤病例主要在家中发生,因此即使是与家中宠物互动,老人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保持警惕,避免被抓咬。
03 进行适当运动老年人清晨起床后,最好先进行简单热身,再开始日常活动,如果突然增大活动量,可能导致受伤。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但老人锻炼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在湿滑或不平的地面上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温暖的时间段,避免过早或过晚外出。
《生命时报》 2024-10-15 第1839期 第5版
文章作者 | 北京老年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 李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