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测序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

飞朔生物 2024-07-25 09:12:10

背景概述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最常见的间叶来源的胃肠道肿瘤,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多见于胃(60%~65%)和小肠(20%~ 35%)。GISTs 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其5 年总生存率也仅32%~63%。此外,60%~85% 的患者术后出现肝脏和腹膜腔转移,是GISTs致死的主要原因。

GISTs的分子分型

GISTs的三种主要分子亚型为KIT突变型、PDGFRA突变型及野生型。

KIT基因:约70%的GISTs发生KIT突变,中约60%的GISTs是KIT外显子11内的点突变或插入缺失突变(插入和 / 或缺失)驱动导致的。

PDGFRA基因:在所有原发性GISTs中发现最常见的PDGFRA突变是激酶结构域活化环(由外显子 18 编码)内的D842V点突变,占PDGFRA突变病例的70% 。

野生型GIST:约85%的儿童GIST和 10%~15%的成人GIST无KIT/PDGFRA 基因突变,被认为是野生型GIST。

CSCO指南推荐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GIST的基因突变情况。

临床二代测序试验的应用KIT/PDGFRA/SDH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评估了20例三阴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基因组测序、治疗和生存结果。基因组改变最常见于RAS/RAF/MAPK通路和DNA损伤反应通路。与KIT/PDGFRA突变GIST相比,伊马替尼在三阴性患者中疗效有限。

▲三阴性GIST队列的临床特征(未展示全部病例)

所有20例患者均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是最常见的一线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在治疗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治疗的平均行数为3.0(中位数2,范围1-9)。对于13名对伊马替尼有可评估反应的患者(例如,新辅助治疗或复发/转移性疾病),从伊马替尼治疗开始的中位PFS为4.4个月(0.5-129.4个月)。

治疗反应

在治疗方面,13例(65.0%)采用手术作为初始治疗,7例(35.0%)采用内科治疗。在8名新发转移性疾病患者中,4名患者最初使用伊马替尼,3名患者随后发展为进展性疾病2.0、4.2和4.4个月。

▲三阴性GIST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结论

与KIT/PDGFRA突变的GIST相比,该队列的生存结果更好,但对靶向TKIs的反应较差。分子分析确实揭示了部分三阴性GIST队列中可采取行动的改变,并且与典型的TKI相比,使用分子匹配治疗可获得更大的临床益处。在下一代测序panel上没有可识别的改变的患者中,更全面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评估可能值得追求,以建立未知的肿瘤发生机制。

参考文献

[1] 2024 胃肠间质瘤CSCO指南

[2] Cancers 2024, 16, 1707. https://doi.org/10.3390/cancers16091707

供稿丨赵婷婷

编辑丨朔士生

校对丨朔士生

©飞朔生物

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