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9年,刘思齐19岁,正值青春年华,容貌清丽脱俗,气质非凡,在这张照片中,她穿着朴素而整洁的衣裳,一头乌黑的长发自然垂落,眉眼间流露出一种纯净与温柔。

她的笑容温柔又含蓄,她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笑起来的时候,苹果肌鼓鼓的,五官也显得格外端正清秀,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美女。
刘思齐的故事要从1930年开始讲起,那一年,她在湖北出生了,她的爸爸刘谦初和妈妈张文秋,都是和毛泽东一起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

时间回到1927年,那时候张文秋刚和刘谦初结婚3天,就跑到武汉去参加了一个很重要的中共会议——第五次代表大会。
毛泽东知道了她结婚的消息,特别开心,还开玩笑说:“要是你生了女儿,咱们就做亲家!”

可惜,刘思齐的爸爸后来牺牲了,到了1937年9月,张文秋带着小思齐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张文秋在法院工作,还去了抗属学校和鲁迅小学,刘思齐呢,也在延安开始了她的读书生活。
小思齐长得漂亮,性格又活泼,特别喜欢表演,于是,她就加入了延安的话剧社,1938年,刘思齐演了一个话剧,演的是一个被捕的地下党员的女儿,演得特别好,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这时候,毛泽东也来看话剧了,刘思齐的表演吸引到了毛主席,于是将刘思齐认作了自己的干女儿,从那以后,刘思齐就经常跑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去玩,不仅如此,后来她还成了周恩来的干女儿。
刘思齐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学生,更是一个勇敢的革命者,其中她与毛岸英的爱情故事,是她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是刘思齐心中的英雄和偶像,两人相识于革命战争年代,共同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
1946年,毛岸英完成了留学回到了延安,而刘思齐呢,她刚从新疆的一个难关里出来,也回到了延安,那时候,他们俩第一次见了面,但可能还不是很熟。

过了两年,到了1948年,毛岸英被调到山东的西柏坡工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帮忙编辑东西,巧的是,刘思齐也正好来西柏坡看望她的妈妈张文秋。
有一天下午,刘思齐去看望了毛主席,没想到在那里又碰到了毛岸英,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那时候的刘思齐已经18岁了,扎着两条辫子,长得亭亭玉立。

毛主席非常开心,便邀请刘思齐共进晚餐,那晚,毛岸英和刘思齐特别聊得来,两人一直谈到晚上11点多,似乎有说不尽的话题。
之后,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近一个月,期间她和毛岸英频繁见面、深入交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颗年轻的心逐渐靠近,彼此之间萌生了深深的情愫。

1949年,毛岸英和妹妹李讷、刘思齐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李讷这个时候才九岁,她穿着背带裤,留着短发,刘思齐此时风华正茂,她绑着两个麻花辫,看上去很是清秀美丽,她正低头看着李讷很认真的在听她倾诉。
站在两人身旁的的毛岸英,英俊不凡,往后梳起来的头发让他倍显精神,他好像听到了妹妹和刘思齐的谈话,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看向远方。

也就是在这一年,毛岸英和刘思齐举办了他们的婚礼,这个婚礼非常简单,没有很多花哨的东西。
他们只准备了两桌菜来招待客人,来的客人也都是很亲近的人,像周恩来夫妇、蔡畅夫妇等等,新娘子刘思齐也没有穿上那种很华丽的婚纱或者礼服。

她就穿了一件很简单的棕色条纹列宁装,还系了一条腰带,她把头发梳成了两个麻花辫,然后在辫子上别了一朵绒花,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参加了自己的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天,毛岸英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刘思齐去电影院看了《三毛流浪记》这部电影。

电影放完了,其他观众都走光了,可毛岸英还是坐在那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原来,三毛在电影里的那些苦难经历,让毛岸英想起了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因为他自己也吃过不少苦。
时间过得真快,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快满一年了,但这一年里,他们大多时间都是分开的,真正相聚的日子很少。

刘思齐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到了周六才能回家;而毛岸英呢,他不是出差在外,就是出国访问,或者是住在工厂里忙工作,总是东奔西跑的,两个人想要见上一面都特别难。
毛岸英是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必须抽两个小时来学习,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刘思齐住在学校,而毛岸英则住在工厂里。

每周六,刘思齐回到家时,往往都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有时候,毛岸英才刚和妻子说上几句话,就会抱歉地说今天的学习任务还没完成,然后,他就跑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了。
在丈夫的影响下,刘思齐也渐渐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毛岸英在生活上特别节俭,他出席外事活动穿的两件大衣,都是爸爸毛泽东的。

刘思齐嫁给毛岸英后,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给丈夫补袜子,为了能把袜子补好,她还特意跑到街上买了个“补袜撑子”,看到妻子这么认真地给自己补袜子,毛岸英还开玩笑地称她为“补袜娘娘”。

幸福的时间太短暂了,本就聚少离多的夫妻俩,又不得不面临分别,毛岸英接到了赴朝作战的命令,面对国家的召唤,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战场,而刘思齐则留在国内,默默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那时的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而且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要去做什么,只知道毛岸英是出差。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可丈夫牺牲的消息,刘思齐全然不知。

这是毛岸英与刘思齐最后的一张合照,当年的刘思齐娴静漂亮,还是一脸年轻稚嫩的模样,毛岸英帅气英俊,两人简直是绝配。
毛岸英“出差”以后,刘思齐的生活还是按照以前的节奏继续着,她每周都会去看望爸爸(毛泽东)和岸青叔叔,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她心里其实特别想念岸英。

每次见到爸爸,刘思齐都会忍不住问起岸英的情况,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久都不来信,其实,爸爸心里清楚,岸英已经不在了。
但他为了不让思齐担心,不影响她的学习,就一直瞒着这个消息,爸爸自己承受着失去儿子的巨大痛苦,还叮嘱身边的人,千万不要告诉思齐真相,好让她能安心地生活和学习。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周围的人都对思齐保密,没有让她知道这个残酷的事实。
可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刘思齐还是知晓了丈夫已经牺牲的消息,得知这一消息,刘思齐万分悲痛,好久都缓不过神,可这件事情最难过的还是毛主席。

这是1956年26岁的刘思齐和母亲张文秋在莫斯科的留影,张文秋(右四)和长女刘思齐(中间拎包者)在莫斯科红场参观列宁墓。
自从丈夫牺牲后,刘思齐曾到莫斯科留学两年,张文秋此时在中国盲人福利会担任总干事,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她应苏联盲民协会主席的邀请赴苏联和东欧六国访问、学习,母女二人在莫斯科相聚合影留念。

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之后,刘思齐逐渐走出了阴霾,开始了新的生活。她投身于教育事业,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未来,同时也将革命的精神传承下去。

1959年,刘思齐在妹妹邵华的陪同下,来到了朝鲜,为牺牲在这里的丈夫毛岸英扫墓,当刘思齐站在丈夫庄严肃穆的墓碑前,心中沉积多年的思念泛滥,泪水滚滚而下,内心的悲痛和不舍难以言表。

毛泽东一直把刘思齐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他多次劝慰刘思齐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到了1962年,在毛泽东的亲自关心和安排下,刘思齐与杨茂之谈起了恋爱,并最终结为夫妻。

当得知刘思齐再婚的消息时,毛泽东高兴得就像自己的女儿出嫁一样,他不仅送去了自己的300元稿费作为贺礼,还特意为新人写了一首新诗。
退休后的刘思齐和杨茂之,他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除了打理家务,他们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刘思齐凭借自己的热心和影响力,成功担任了全国老年基金会的理事,同时还成为了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为社会贡献力量。
他们经常一起参加各种会议,而刘思齐那个乐于助人的性格一点也没变,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真诚地给予帮助。
参考信源:《铁军》2013年第4期——束华静: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毛岸英——访毛岸英妻子刘思齐2016-07-08

上观新闻——刘思齐逝世,生前说毛岸英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和骄傲”202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