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蒋棠珍在宜兴老家初次见到教图画的徐悲鸿,当时他因一些奇特行为和毅力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蒋棠珍对徐悲鸿的故事产生了好奇和钦佩。
十八岁的她从宜兴来到上海,生活圈子有限,徐悲鸿的出现给她带来了新鲜感,当徐悲鸿的妻子去世后,蒋棠珍的父亲对徐悲鸿赞不绝口,甚至暗示希望他能成为女婿。

通过同乡朱了洲的介绍,徐悲鸿成了蒋家的常客,有一天,朱了洲问蒋棠珍是否愿意跟人去外国,她立刻想到了徐悲鸿,并答应了。
由于蒋棠珍已订婚,他们决定秘密出走,徐悲鸿为蒋棠珍取了新名字“碧薇”,并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作为信物,他积极准备出国事宜,但因一战原因,决定先带蒋碧薇去日本。

在出发前夜,蒋碧薇留下一封暗示自杀的信给家人,然后离家与徐悲鸿在长发栈会合,那一夜,她戴上了“碧薇”的戒指,从此开始了与徐悲鸿的共同生活。

1929年,徐悲鸿和蒋碧薇的长女徐丽丽出生了,这个只有四磅重的女婴差点夭折,徐悲鸿给她取了这个名字,希望女儿能像百合花一样安详纯净。
在那个年代,徐悲鸿与蒋碧薇的婚姻在艺术界颇受关注,他们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黄金岁月,共同经历了徐悲鸿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画坛巨擘的历程,然而,这段婚姻并未能长久维持下去。

三十年代初期,徐悲鸿与年轻学生孙韵君(后改名孙多慈)产生了情愫,这段关系在画坛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蒋碧薇无法接受丈夫的背叛,夫妻二人开始分居。
徐静斐和哥哥徐伯阳跟随母亲生活,但这段时期并未给孩子们带来安宁。

那时候,张道藩在国民党政府里混得风生水起,多亏了陈立夫的提拔,他穿上了名牌衣服,走起路来都带风,事业一帆风顺。
尽管这样,他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蒋碧薇,他看到蒋碧薇整天闷闷不乐,就像个暖心的“男闺蜜”一样,又一次悄悄走进了她的生活。

那时候的南京城,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徐悲鸿呢,心思根本不在蒋碧薇身上,经常半个月都不见人影,蒋碧薇也懒得管他了,心里明白,丈夫可能是又跑到湖南长沙找孙韵君去了,她管也管不了,心里特别失落。

这时候,张道藩就像及时雨一样,给她带来了安慰,他们开始写信聊天,蒋碧薇把心里的烦恼一股脑儿倒给张道藩,张道藩就耐心地安慰她。
每当日本飞机来轰炸,张道藩还会帮她带着孩子一次次逃难,蒋碧薇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呵护的温暖,她的心慢慢被张道藩攻陷了。

她接受了张道藩,两个人在长时间的通信中,感情越来越深,终于,在1937年初,他们住到了一起。

1948年,19岁的丽丽成功考入了金陵女子大学,她和张道藩虽然没有亲戚关系,但张道藩对丽丽特别好,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可到了年底,因为战争的原因,大学停课了,蒋碧薇只好把丽丽送到上海徐悲鸿的弟弟家里暂时住着。

但没想到,丽丽没多久就自己离家出走了,蒋碧薇找了好久都没找到这个和她相依为命的女儿,其实,丽丽是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跑去了解放区。
这让在国民党政府里当大官的张道藩非常丢脸,也让蒋碧薇心里特别难过,后来,在解放前夕,蒋碧薇和张道藩都去了台湾。

虽然很多人对蒋碧薇的这段感情不齿,就连她的两个孩子长大后也看不起她和张道藩的关系。
但说实话,蒋碧薇也是个女人,她渴望爱情,希望在受到惊吓的时候,有个男人能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她,她想要一份完美的感情,可是徐悲鸿已经让她失望了。

久而久之,孙多慈与徐悲鸿的关系最终无疾而终,不久后,徐悲鸿遇到了比自己小28岁的廖静文,这段感情让他决定彻底结束与蒋碧微的婚姻。
徐静斐与廖静文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南京的一个午后,那时的廖静文以温和的态度对待这个饱受创伤的继女,完全没有传统继母的傲慢和疏离。

廖静文比徐静斐大十三岁,年龄的相近让她更能理解继女的处境,她主动打开心扉,向徐静斐讲述自己与徐悲鸿相识相知的经过。
在徐悲鸿身患重病期间,廖静文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徐静斐亲眼目睹了继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看到父亲在继母的照料下逐渐康复。

廖静文从不干涉徐静斐的生活选择,反而鼓励她追求自己的理想,当徐静斐表达想要学习艺术的愿望时,廖静文立即表示支持。
1947年,徐静斐决定改名为“徐静斐”,这个名字中的“静”字取自继母廖静文的名字,这个改名的举动象征着她对继母的认可和亲近。

廖静文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徐静斐,还在学业上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她利用自己在艺术界的人脉,为徐静斐创造了许多学习机会。
在徐悲鸿的画室里,廖静文经常邀请徐静斐一同观摩父亲作画,她向徐静斐解释徐悲鸿的创作理念,让继女更深入地了解父亲的艺术世界。

在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继续关心着徐静斐的生活,她把徐静斐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在她结婚生子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1944年,49岁的徐悲鸿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蒋碧薇知道后,立刻让女儿徐静斐去医院探望,但她并不是真的关心徐悲鸿的病情,而是想让女儿去向徐悲鸿要点钱。

当徐静斐来到医院时,她见到了徐悲鸿的新伴侣廖静文,那是徐静斐第一次见到廖静文,她发现廖静文看起来非常温柔,一直在细心地照顾着徐悲鸿。
由于是初次见面,徐静斐只是礼貌地朝廖静文点了点头,她心里有些纠结,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位只比她大6岁的继母。

不过,她并没有对廖静文产生反感,反而隐约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可能会越来越熟悉,建立起新的关系,这次见面,虽然有些尴尬,但也为她们日后的相处埋下了伏笔。
当时局势严峻,受父亲和继母的影响,徐静斐拒绝了母亲让她去台湾的安排,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并担任三野先遣纵队宣传干事。

徐静斐的一切行动,她的生母蒋碧薇毫不知情,反而是继母廖静文了如指掌,后来徐静斐突然失踪,廖静文却不慌不忙地指出徐静斐去了解放区。
事后,到达解放区的徐静斐给父母去信,信中亲切地称呼廖静文为“母亲”,那一刻,廖静文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1949年1月,徐静斐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着部队去了安徽,负责那里的军事接管工作,并在合肥安了家。
过了几年,她通过考试进入了安徽农学院学习,毕业后就留在那里教书,一直到退休前,她都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还带了研究生,同时也是安徽省科协的副主席。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安徽省想推荐徐静斐作为徐悲鸿的后代去当全国政协委员,但北京那边已经提名了徐悲鸿的另一位妻子廖静文。
当时有个规定,一家只能有一个人当政协委员,徐静斐听说后,主动提出让继母廖静文去担任,因为她认为廖静文的影响力更大,这个决定让统战部的领导轻松了不少。

另外,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将之前没收的蒋碧微在南京傅厚岗6号的旧居归还给了徐静斐。
这是一栋带有花园的洋房,但徐静斐没有选择保留,而是慷慨地捐给了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这个系正是徐悲鸿当年创立的。

徐静斐这么做,既解决了她没钱修房的难题,也避免了卖房可能带来的坏名声,听说修这栋老房子花了上百万元呢。
徐静斐共有8个孩子,其中4个是丈夫与其前妻所生,这些孩子中,除了小儿子黎寒外,其他人都事业有成,然而,到了2003年,黎寒和他的妻子都不幸失业了。

南京师范大学的领导知道后,就安排黎寒到学校基建科工作,这也算是学校对徐静斐捐房的一种感谢吧。
退休后的徐静斐开始学画画,可能是因为继承了家里的艺术天赋,她画得越来越好,在廖静文的帮助下,她还加入了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成为了一名会员。

在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接过了守护徐悲鸿艺术遗产的重任,她邀请徐静斐共同参与到父亲作品的整理工作中,在整理过程中,两人发现了许多徐悲鸿未完成的画作和手稿。
徐静斐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在绘画领域也有不俗的造诣,她和廖静文一起筹建了徐悲鸿纪念馆,为父亲的艺术生涯留下完整的记录。

2019年11月26日,徐静斐在合肥去世,享年90岁,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历程,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在徐悲鸿纪念馆的展柜里,至今陈列着徐静斐和廖静文的合影,这些泛黄的照片记录了她们相濡以沫的岁月,徐静斐的离去,为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画上了句点。
参考信源:人民网——文章算什么 徐悲鸿出轨的代价更大(图)2014-04-02

人民网——蒋碧薇讲和徐悲鸿的爱情故事2010-12-13

搜狐新闻——徐悲鸿的子女今何在?2016-0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