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13岁被卖进青楼,96岁遭不公四处奔走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3-15 04:43:18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繁花里的上海老板娘们,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厉害:有做自己码头的汪小姐,把叶东京开到全国的琳子,还有一度称霸黄河路的李李和卢美玲,这群女老板们的底气,来自她们是全中国第一批经济独立的半边天。

但你知道吗?他们有一个现实原型,就是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

看照片,她是妥妥的大家闺秀范儿,但她其实是出生在上海的平民窟,父亲是黄包车夫,13岁就把她卖给了青楼。

董竹君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黄包车夫,母亲是佣人,因家境贫寒,13岁时,父亲由于年纪大了拉黄包车的工作过度劳累,最终积劳成疾,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就被父母抵押给青楼,成为“清倌人”,就是只卖唱不卖身,以换取300大洋的救命钱。

董竹君自小就生得标致,再加上唱歌好听,很快就成了红角“小西施”,人红是非多,很多慕名而来的少爷、公子哥,就像饿狗见了肉骨头,对小小年纪的董竹君产生了无限遐想,眼里流露出的都是满满的欲望。

董竹君自己心里也清楚,在这个地方,只卖艺不卖身只是一个暂时为了生存在这里稳住脚的借口,等成人了,青楼一定会逼着自己接客。

而且青楼里的生活乌烟瘴气,董竹君早就忍受不了了,如果再从清官人沦为妓女,她根本不敢想象,所以,她一直都在计划着逃跑。

就在她一筹莫展她的逃跑计划怎么开展时,就在这个节点,夏之时出现了,对还是少女的董竹君施予了援手,而且当时的夏之时威名震震,无人不知晓他是爱国英雄,24岁他就已经当上了四川省都督了。

再加上他去青楼并不是去寻欢作乐,而是为了工作任务把这里作为掩护,他的一举一动都让当时满怀少女情怀的董竹君觉得夏之初为人正直并且绅士文雅,一下就被他俘获了芳心。

夏之时初到这里,也对这个唱歌动听的也少女产生了好感,交谈中,还知道她读过一点书,跟青楼里的胭脂俗粉一对比简直是多了一层光环,便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丫头。

渐渐地两人互相芳心暗许,了解了她的命运之后,夏之初当下就决定一定要救这个苦命的少女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成功离开青楼之后,两人两情相悦,1915年,15岁的董竹君与27岁的夏之时结婚。

婚后,夏之时送她到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她也因此改名为“董篁”,字“竹君”。在日本期间,她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也逐渐开阔。

三年后,董竹君陪丈夫夏之时回到老家四川合江,夏家在当时是当地一个富甲一方,颇有名望的大家族,然而,这个家族真的能接纳一名青楼出身的女子么?

在回到夏家之前,就有个好心的丫头提醒董竹君,夏家可是一个旧式封建的大家族,家里人多口杂,大多是极难对付的人,再加上董竹君是卖唱女子出身,到了他家更会被看不起,甚至他还听说,夏之时的前妻,就是被她那些妯娌活活气出了肺痨病死的。

虽然这些都是听别人之口说的,不知道真假,但董竹君的心还是忐忑了起来,终日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夏之时的家人。

但该面对的总归是要面对的,但好在自小受尽磨难的董竹君历练出来了高情商,她现在也不是个可以任人宰割的小绵羊了。

初到夏之时家她就买了一大批洋货作为见面礼,分给家里的大大小小,上至老人下至小孩,还有家里的伙计丫头,人人都有份。

尽管谨慎小心她再谨小慎微,但是董竹君的出身,终是过不去夏家长辈这一关,夏之时的母亲一听说夏之时娶了个青楼女子回家,更是对儿子放出狠话:一个卖唱的,只配当个姨太太,你赶紧给我娶个正房回来!

这话听到董竹君耳朵里,自然心里十分不好受,但是只要夏之时能理解她,别人的冷眼又算什么。

董竹君知道,要赢得人心不能急于求成,从那以后董竹君在夏家的日子里,对长辈毕恭毕敬,对同辈的刁难也是处处忍让,并且井井有条地打理着家里的一切。

渐渐地,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她在夏家展现出的举动都让夏家的人向上到下无一人不夸她踏实能干、知书达理,就连一向严厉的婆婆都对她刮目相看,不仅正式接纳了这个儿媳妇,还专门为她和夏之时重新举办了传统婚礼。

然而,婚后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董竹君和夏之初两人的感情也不如最初那般甜蜜,并且矛盾也逐渐多了起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董竹君一连给夏家生了四个女儿,重男轻女的夏之时十分嫌弃,一个都不疼爱。

这个家庭的重大变故出现在1927那一年,夏之时被免去职务,从督军变为闲人,他无法接受这样巨大的身份落差,从此一蹶不振。

意志消沉的他整日搓麻将,后来竟然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脾气也是性情大变,动不动就对董竹君打骂,变得十分不可理喻,董竹君和夏之时每天都吵得不可开交,生活如一团乱麻。

他十分重男轻女,不管女儿的死活,女儿呱呱坠地时,他还沉迷在牌桌上,董竹君的四个女儿从未享受过父爱。

终于在第五胎时,董竹君生下了儿子大明,夏之时才大摆酒席,对这个唯一的儿子稀罕的不得了。

董竹君想让女儿们接受教育,夏之时以女子读书无用为理由拒绝,此时董竹君彻底对夏之时心灰意冷,就想着出去做生意,但夏家坚决不同意,夏家的封建思想认为,像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哪有女人出去抛头露面挣钱的道理。

但是这一次董竹君没有妥协,董竹君提出离婚,她把唯一的儿子留给了夏之时,而自己带着四个女儿回到了上海,与丈夫两地分居5年后,他们在上海正式离婚。那一年,她34岁,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

初回上海的她将自己的首饰物品等变卖了仅800元,但就靠着这800元,董竹君就在上海开启了她的传奇人生。

本想做服装生意的董竹君,到处说服各类亲朋好友投资入股,最后,董竹君筹集到4000多元、招来了100多名员工,在上海创办了“群益纱管工厂”,成为上海第一个开办工厂的女性。

可惜纱管厂刚有起色,就在眼看前途一片大好时候,1932年一二八事变突然爆发了,这一年,侵华日军打进了上海闸北,日军的大炮把董竹君的纱管厂炸了个片瓦不剩,对于生活刚有起色的董竹君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原点。

但她不能倒下,她的身上还有养活四个孩子的重担,身为孩子们的母亲,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对命运的抗争。

董竹君为了养活孩子,即便把家里能当的东西全当完了,她也从未想过要放弃创业,朋友李嵩嵩知道她的困境之后,向董竹君伸出了援手,他慷慨解囊,愿意借给董竹君两千元做生意,在李嵩嵩的资助下,董竹君开了一家小饭店,取名锦江饭店。

因董竹君曾沦落青楼,对达官贵人的口味,爱好,品味多有了解,再加上董竹君曾在四川生活多年,在夏家的时候对于川菜也颇有研究,虽然上海当时有一些川菜馆,但由于川菜味道过浓,麻辣又重口,而上海本土人的饮食习惯又由清淡为主,那些同行的川菜馆大多生意惨淡。

于是董竹君决定改进川菜,将菜品打造成跟更适合上海人的饮食习惯的菜肴,经过这么一改良,生意异常火爆,所以锦江饭店虽小,但前来光顾的很多都是慕名而来的上海名流。

凭借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优质的服务,锦江川菜馆迅速成为上海的知名餐馆,后来她又开了一间锦江茶室。

董竹君为了国家,自己无论奉献出什么都在所不惜,1937年抗战爆发,813淞沪会战打响,上海沦陷,眼看日军很快就会占领租界,董竹君为了家人放下了自己辛苦打拼多年的事业,带着四个女儿流亡去了菲律宾。

好在她在乱世中带着女儿活了下来,并一路辗转,最终回到了抗战胜利后的上海滩。1951年,董竹君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并将其无偿捐献给国家。

锦江饭店后来成为上海接待中央领导和外宾的重要宾馆,接待了众多国际要人,如英国女王、美国总统尼克松等,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可在奉献了锦江饭店后,董竹君却遭到了排挤,开会不被通知,而自己的身份也从董事长变成了顾问,但是当时她并没有诉说不公。

直到1986年,她已是年近90了,然而在锦江饭店50周年纪念日的这一天,时年86岁的董竹君看到的消息却是锦江饭店成立35周年纪念日,而且她的职位被完全抹去,锦江饭店一百几十名员工的辛勤付出也被忽视。

董明珠顿时感觉心痛不已,要知道这个饭店是她倾其一辈子心血打造成的,对她来说的意义非凡,于是她决心一定要讨个说法,但是周围的人都在劝她,都快90的人了,何必计较这么多呢?

但是那些人没经历过她所经历的,站在她的立场上,生命中除了孩子,就是锦江饭店最重要了,遭受到这些不公她是无法忍受的。

于是董竹君决定不再忍耐,经过多次的奔走,终于,她用行动为自己和锦江员工争取了应得的荣誉。

董竹君的一生,如同一朵在风雨中绽放的玫瑰,即便身处逆境,也从未放弃对尊严与自由的追求。

她的故事,不仅属于她自己,也属于每一个在困境中努力前行的人。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网——传奇"董小姐"13岁被卖青楼 胸怀大志成女企业家 2014年03月30日

澎湃新闻——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2022-12-08

0 阅读:5

叨叨小科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