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拆迁,2024进行得如火如荼,2025一开年,就有地方公布拆迁信息。有部分农民表示,自己村子早就有拆迁信号,可直到现在还未拆迁,疑问是不是不拆了。
近期,北京昌平开始行动,对半截塔、小辛庄、魏窑村、兰各庄村和店上村等村落,开始实行2年内完成拆迁计划。这既给其他地区起到了带动作用,又给“十五五”计划打下基础,就政策延续性来看,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还是农村。
其实,农村拆迁,在农村资源处理方面,是为了实现集中化利用,将腾退出的宅基地,用于产业和农业等各式用地,从而在各方面,整体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以及农民居住水平。但不同于其他土地类型,宅基地的独特性,也让其拆迁需要慎重。
接下来,农村拆迁改造有哪些关注点?
接下来的重点拆迁对象,是建设需求量较大的集聚提升类村庄和人口流出量较大的搬迁撤并类村庄。而这两类村庄,恰恰在农民数量、村落数量以及宅基地数量方面,基数都很大。虽然这种农村资产和人口的相对集中,会带来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的全面升级,但考虑到农村对农民的重要性,使得后期拆迁安置和未来生活走向,令农民更为关注。
与此同时,接下来的农村拆迁改造中,最受农民关注的,就是以宜居型农房改造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将农房统一改造成联排二层小洋楼。虽然这种统一样式改造,在规划推进和落实上,相对来说更有效率,但是过于统一的样式,在个性化需求以及民风民俗保护上,却略显不足。所以在农村拆迁改造中,差异化建设,已经成为农民新需求。
总的来说,新一轮拆迁涉及到的农民数量和农村资产数量很多,值得农民关注,而且在拆迁改造中,农民开始注重差异化需求。农村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农民实现低成本生活和低成本养老的必备条件,所以说农村规划拆迁和改造,都需要尽量尊重农民的意愿,并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活方式。
中央国务院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农村规划走向进行定调。
在上述《方案》中,中央国务院表示,统筹各类用地需求,坚守空间管控底线。其中,空间管控底线,包括农业用地红线不突破和居住用地不过度集中。尤其是居住用地不过度集中,既表现为,农村拆迁不能“摊大饼式”进行,要根据农村现状,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又表现为后期拆迁安置,不能将人口集中化更高的楼房,作为唯一选项。
在上述《方案》中,中央国务院表示,在宅基地建设项目布局和规模上,要符合自然条件,传统特色和民风民俗。接下来,农村规划,还将坚持以县城为中心进行布局,大量农民也将梯次迎来拆迁。只不过,在拆迁类型的选择,以及后期安置方式上,将进一步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特点,确保差异化和人性化。这也为特色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面对接下来的拆迁,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农村拆迁补偿,既包括宅基地补偿,又包括地上建筑物、构筑物补偿,建议农民别遗漏。另一个是在拟征收阶段,会发布拟征收公告,这时候,农民可以针对对安置方式、拆迁类型等举办听证会,发表个人或集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