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防时报发布了一条视频,画面中一位乌克兰妇女质问乌军(征兵工作人员):你为什么不上前线,将生命放在前线?士兵反驳到道:我的健康不达标。随后这名妇女表示:“我的丈夫患病,但他的健康就达标了,你们将他的生命放在前线,你们在干什么?在对话中有一句话很现实“只要你们想就能达到健康标准”。这就是当下乌克兰面临的问题,民众对于“征兵”有质疑,因为种种的“错误”导致离心离德。
第一:在对话中乌军士兵“质疑”这名妇女无礼,但是作为一名烈士遗孀,丈夫战死在前线,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质疑”。从这段对话中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乌克兰的征兵行动并不顺利,民众的“反抗”情绪浓郁。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上面提到的一些患病的男性被强行征调到前线。还有一些更加离谱的案例,士兵阵亡后家属收到“征兵传票”,要求已经战死的士兵在约定时间内再次前往征兵办报道。
第二:民众之所以“反抗”,首先就是对于乌克兰没有足够的信心,发自内心不认为乌克兰可以战胜俄罗斯。在缺乏足够信任的前提下,看到大量士兵阵亡之后,民众内心开始诞生“反抗”情绪。加上一些“征兵丑闻”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开始反感甚至抵触征兵。说得直白一些,基辅没有给予民众“安全感”,民众自然无法对基辅保持信任。泽连斯基在欧洲巡访时说:乌克兰在为欧洲而战,这样的口号传到乌克兰人耳朵里还有人愿意出战吗?
第三:从宏观角度来说,民众拒绝参战本身就是“固有矛盾”的具象化。简单来书就是乌克兰西部的人,不认为乌东属于“乌克兰”。种族矛盾在乌克兰由来已久,加上长达八年的连续炮轰,让乌克兰西部和东部“渐行渐远”,双方从“种族对立”逐渐演变成区域仇恨。理论上乌克兰人保家卫国是“责任”,但是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更多的人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做法”。
这就是西方人,他们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对于集体英雄主义本身就不感兴趣。据悉,在乌克兰西部至今还有“娱乐场所”在正常营业,这种情况下,西部人愿意参战才奇怪。一定程度上基辅面临的问题,西部人可能根本不知情,以为还是常规轰炸乌东,只不过多了一个名叫“俄联军”的对手。总得来说,各种原因导致乌克兰人不愿意参战,一部分是民众个人问题,一部分则是基辅的错误领导导致。
(文/小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