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核心「华夏原生文化」:从伏羲到老子、孔子

宇程 2024-10-29 16:13:00

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快递包裹,真正有价值的是包裹内的「华夏原生文化」,通过几千年的传递,我们终于有了破解她、读懂她的能力,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真正需要了解与传承的,是源自伏羲时代的「华夏原生文化」。

现代习惯上把中国古代文化,统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用这个概念去装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是装不下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文化包含着两大时期。

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真正开始是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个阶段在中华大地上所产生的所有文化的集合。

而在周朝之前,所有的华夏古代文化,这部分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命名,就显得非常不合适,因为二者的内涵存在着很大差异。

根据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的发现来看,距今9000-7500年前所形成的文化内涵,与老子、孔子这个时期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这一阶段的文化,属于「华夏原生文化」。

「华夏原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含着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于完整世界的认识

现代科学所认识的世界的范畴,目前尚处于欧几里得几何以及牛顿经典力学所认识到的“单一结构世界(单一宇宙)”。

而在「华夏原生文化」时期,华夏先贤所认识到的世界,是一种“重叠结构世界(重叠宇宙)”,“重叠结构世界”是指真实的世界由两个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世界重叠而成。

“重叠结构世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时期中的“阴阳”与“太极”学说的缘由。

第二部分、“心智系统转换”练习

既然完整的世界是重叠结构的,那么,完整的人体也是重叠结构的,既有存在于“显性世界”中的“显性人体”,也有存在于“隐性世界”中的“隐性人体”。

“显性人体”中的智能与力量,在整个“重叠结构人体”中,都属于低水平,高水平的智慧以及能量,都存在于人的“隐性人体”中。

“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抛开“显性人体”中低层次的智能,去获得“隐性人体”中高层次的智慧。

第三部分、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练习与应用“心智系统转换”

中国古代的易数、国医、国技,都是“心智系统转换”后在生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所以,由这三部分组成的「华夏原生文化」时期的古人,认识世界与在这个世界中的生活方式,与后世中国人主要依靠“显性人体”上的智能,来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生存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在「华夏原生文化」时期,中国人普遍使用的是“隐性人体”中的智慧与能量。

这种差别还体现在字义上,在「华夏原生文化」时期,在同一种汉字字形中,存在着两种字义,第一种是“本源字义”,第二种是在“本源字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常规字义。

“本源字义”是用来记载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图示。

从贾湖遗址上的刻符,到二里头时期新密黄寨的两枚刻符,再到《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及马王堆《帛书·老子》,所用的都是这种“本源字义”。

甚至《大学》、《中庸》、《论语》中所用的关键字,也都是“本源字义”。

古汉字的“本源字义”(“源头甲骨文”字义)已被我们破译,详情发布在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用“本源字义”解读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发布在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用“本源字义”解读的《帛书·老子》,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用“本源字义”解读的《大学》、《中庸》、《论语》,发布在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这种两种字义并存的现象,一直延续到老子、孔子时期,而在老子、孔子离世以后,“本源字义”在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断崖式的消失。

换言之,进入到「中国传统文化」时期以后,在中华大地上几乎就没有人了解“本源字义”了,只剩下常规字义。

用常规字义是不可能解读出“本源字义”的。

因此,从「华夏原生文化」时期,到「中国传统文化」时期,其实是一个「华夏原生文化」从清晰进入到模糊、混乱、猜测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弥漫着「华夏原生文化」一些核心内涵的神话式传说,但是,具体是什么?却又说不清,道不明,每一个朝代的读书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要复兴中华文明,其实质不是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要去重新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华夏原生文化」。

现代中国人要重新认识「华夏原生文化」,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从“本源字义”入手,就能进入「华夏原生文化」的世界。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