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0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台联合收割机在农场内收割大豆。视觉中国/图
2025年4月以来,美国不断加码关税税率,中国亦进行反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称,美方继续加征再高关税已无经济意义。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882.8亿美元,是1979年建交时的275倍,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八倍多。
其中,农产品是中美贸易的重要领域。中美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中国占美国农产品总出口近1/5,是美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牛肉、猪肉、乳制品的出口市场里,中国都排第三位。
“关税战”之下,农业向何处去?
供应链重构艾格农业产投合伙人刘晓东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中美之间有贸易往来的农产品可分为战略级产品和消费级产品。其中的消费级产品,中国大多可以寻求替代,如牛肉从南美进口,猪肉可以自给自足。刘晓东专注于农业和食品产业研究。
影响最明显的是大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吸纳全球出口大豆的60%以上。除了压榨豆油,豆粕也是生产禽畜饲料的重要原料,与养殖业密切相关。
据wind数据,全球每年出口大豆一亿多吨,主要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2024年全球大豆出口量1.82亿吨,美国占比近1/3,位居世界第二。
美国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但近年来占比逐渐降低,维持在20%左右。上海东亚期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景川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的大豆进口已逐步从美国转向巴西,“等于是供应链重构”。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213万吨,比例为12年来最低,同比降低5.7%。同期进口巴西大豆7465万吨,同比增长6.7%,占中国大豆总进口量的71.1%。
刘晓东认为,按照中国的进口量和各主要出口国的出口量来算,其中可能有部分美国大豆中转至巴西流入中国。但中国已对大豆、冻肉等农产品建立溯源系统,可以追溯大豆的源头。
“这种中转是弹性很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如果卡得严,可以保证一粒美国大豆都不进来。”刘晓东分析,按照巴西等国大豆的出口量,如果完全不进口美国大豆,其他国家的供给理论上也能满足中国需求。
国内一家头部饲料企业的管理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4年美国的大豆厂商曾与其洽谈,希望该公司采购美国大豆。因为不想受制约,公司并未答应,转而向巴西采购。
这名管理人员介绍,南美、北美大豆收割存在季节差异,美国大豆通常10月份左右收割,次年2月份左右运抵中国,目前大部分已经到岸。“唯一影响的是到港船只的结算,只有还在海上的几艘船可能受影响。”
南美大豆4月份进入收获期,2025年预计是丰产年,对采购企业相对利好。“短期的供应没什么问题,并且饲料企业都预判了市场的波动,提前优化了采购策略。”
下游养殖企业也在采取应对措施。一位头部猪企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研发推广低豆粕日粮,减少饲料中豆粕的使用,目前畜禽饲料中豆粕平均用量已经从2021年的17%降到2024年的12.8%。
养殖企业也在研发新的替代方案。如牧原股份(002714.SZ)与西湖大学合作,研究用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替代大豆以实现“无豆”养猪。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这一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谁将受到冲击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中国已相应提高关税。
刘晓东分析,农产品是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重要品类,产地大多在美国支持共和党的“红州”,农民、农场主也是特朗普票仓基本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对华出口受阻,美国农业及从业者将受到影响。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达245亿美元,其中对华大豆出口总额近128亿美元,美国出口的大豆一半销往中国。
“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中国的反制将迫使美国农业出口产品的供应链再均衡,对大豆这样的产业可能就是打击。”刘晓东说。
据美国农业部研究,特朗普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其中大豆约占71%。
在2018年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中,美国农业也受到冲击。据新华社报道,当时特朗普政府曾宣布一项总额最高达12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计划,以援助在贸易战中受损的美国农场主。
但该计划遭到许多国会议员、农业协会代表和农场主们的反对。他们纷纷表示“要市场不要补贴”,敦促特朗普政府尽快结束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争端。
刘晓东介绍,美国农场的管理模式高度商业化,需要根据未来预期安排生产计划。相比于补贴,稳定的市场更加重要。目前正值美国大豆播种季,如果贸易战延续,预计美国大豆种植量可能会减少1/4甚至更多。
除了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中美贸易也涉及多种消费级品类。刘晓东认为,这些品类虽然可以替代,但涉及到全球供应链重组。尤其是对规模较小的美国农场而言,一旦失去中国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出口供应链。
“短周期来看,贸易战可能会造成全球粮食价格上升。”刘晓东说,由于不同农产品之间有替代效应,关税带来的成本增高可能会带动整体价格上涨。
他认为,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过去一直高度开放,包括核心农产品在内,价格一直跟国际市场高度统一。受这一轮贸易战影响,中国可能会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管控,与国际市场形成不同的价格走势。
南方周末记者 卫琳聪
责编 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