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为何最终都背叛他,这个是我在网络上刷到的一个标题。
项羽分封的诸侯王最终都背叛项羽,在我看来就一个原因,江湖不止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项羽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大家都背叛他,就这么简单。
首先,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是项羽封的么,当时大楚责任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怀王,十八路诸侯是项羽顶的怀王的名义封的,人家都是怀王的臣子,不是项羽的,项羽顶多就是春秋五霸这样的霸主角色,人家认你当大哥单纯就是打不过你,并不是在人家心里你就是天子,项羽最后还把老板搞死了,人家没找你报仇都不错了,哪里来的背叛一说。
我们来看一下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王。
1,汉王刘邦。2,雍王章邯。3,塞王司马欣。4,翟王董翳5,西魏王魏豹。6.河南王申阳。7,韩王韩成。8,殷王司马昂。9,常山王张耳。10,代王赵歇。11,九江王英布。12,衡山王吴芮。13,临江王共敖。14,辽东王韩广。15,燕王藏荼。16,胶东王田市。17,齐王田都。18,济北王田安。
汉王刘邦,就不说了,好好的关中王变成汉中王了,差点还在鸿门没了小命,一肚子火。
三秦王,就是章邯董翳司马欣为项羽尽忠了的,刘邦还定三秦的时候都死了。
三齐王,田安田市田都这三个,被田荣所杀或赶跑,至于田荣,就不要讲忠心不忠心了吧。
魏豹,司马昂,藏荼就是个墙头草,有奶便是娘,谁狠谁是爹。
常山王张耳被陈余赶到刘邦那里去的,河南王申阳是张耳的老部下。
代王赵歇,赵国的贵族,人家本来就是赵王,结果项羽分封把人家从赵地赶到代地去了,后来陈余赶走张耳才重新成为赵王,就别谈什么忠心了。
九江王英布因为称病不想替项羽打仗被记恨了。
衡山王吴芮因为项羽馋人家的地盘,结果王位被废了。
临江王共敖自己死了。
辽东王韩广人家本来是燕王,项羽封他手底下大将藏荼为燕王,改封他为辽东王,结果人家不肯搬家,藏荼就把人家给搞死了。
韩王韩成根本就没有就藩,就被项羽杀了,改封郑昌为韩王,最后郑昌被汉军打败然后投降。
然后再来看一下背叛项羽的原因。
一、分封不公
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在分封时还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他违背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就不用说了,对于赵王歇和燕王韩广的改封导致诸侯之间相互仇杀,因个人恩怨未封田荣,而对陈余和彭越等实力派也重视不足,给予他们的封地远小于他们的期望和贡献等等,这个时候的项羽是很厉害,人家怕你,但这并不代表诸侯们内心没有不满和怨恨,明着打不过还不能背后放黑枪么。
二、领土争端
项羽在分封时,不仅未能妥善处理诸侯间的领土争端,反而加剧了这些矛盾。例如,他自封为西楚霸王,统治着九郡之地,却侵占了齐国、赵国、韩国和魏国的部分领土。此外,项羽还杀死了韩国宗室后裔韩成,改立郑昌为韩王,又废了衡山王吴芮的爵位,兔死狐悲,这一举动也进一步凉了诸侯王的心。
四、项羽没有统治者的眼光,任性妄为。
项羽过于依赖武力来维持统治,而忽视了政治手段和道德约束的重要性。比如不守盟约,老板说的先入关中者为王,他作为老板的代言人却不遵从,再比如杀怀王,他敢这样做,不就是仗着自己拳头大么,这种做法很失人心的,拳头再大你也不是老板,这个时候的怀王虽然是空架子,但是他和后来的什么朱元璋时期的小明王,徐寿辉这种空架子不同,人家是周天子那样的空架子,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天子,春秋五霸哪个拳头不大,但谁敢杀了周天子,同时,项羽的性格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如残暴、多疑、刚愎自用等。这些性格缺陷使得他在处理与诸侯的关系时缺乏灵活性和包容性,难以赢得诸侯们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四,军事失利。
刘邦还定三秦,天下震动,项羽却还在做梦,张良给项羽写了封信,大概意思就是刘邦之所以打打三秦不是奔着他项羽来的,单纯就是为了履行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结果项羽竟然信了,转头就去攻打齐国去了,结果反手就被攻破了彭城,后来项羽虽然打回来了,但是双方一直在荥阳一带拉扯,拉扯的过程中刘邦派韩信把各个诸侯王该灭的都灭了,该打服的都打服了,项羽对刘邦却毫无办法。诸侯王都是见人下菜碟的,不投降刘邦就得上路,那该怎么选还不是一目了然么。
俗话说的好,出来混的迟早都是要还的,项羽犯了这么多当领导的错误,那大家最后背叛他有什么好奇怪的。
扯犊子,关健是项羽手下英布反了,其实封的几个有实力的王都是项羽亲信
你说的墙头草诸侯王们也就是比项羽晚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