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给“天下十大名关”排个名次,该怎么排?

书兰聊历史 2024-04-03 05:41:51

前言:关者,即在交通要道处依托地势而修建的防御设施。古代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关城便是能够充分发挥地利优势的设施,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早在先秦时期,华夏便具备了非常成熟的关隘建造技术,比如秦国的的函谷关和楚国的昭关等。

关城在古代的作用极大,往小了说,一座好的关城能够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败,往大了说,关城的得失甚至能够影响古代王朝的兴衰,历代王朝均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不断优化关城的布置和建设。后世将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关城归纳为“十大名关”,如果给它们搞个排名,该怎么排?

山海关已经挂上了“天下第一关”

一、长城一线的六大名关

1、山海关

此关处于沟通辽东和华北的辽西走廊上,其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想当初曹魏伐辽东、唐太宗征高句丽都是经辽西要道进军的。不过辽西真正受到重视的时候实属明朝,毕竟中原王朝在元朝之前的外患大多都集中在西北和代北等地。明朝早期,明太祖特令徐达在这里造了山海关,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蒙古。

后来随着建州女真的强势崛起,其作用愈发突显。清军在吴三桂投降之前曾先后多次进入长城以内攻城掠地,但碍于明朝将此关打造得像铁桶一般,始终不敢从此关就近入寇,而是向西绕道至喜峰口等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如果不是因李自成失误而导致吴三桂献关,清军要想经此关入主中原,恐怕还得耗费很多力气,要知道此关可是有着“长城第一关”之美誉。

山海关所在位置

2、居庸关

此关处在太行八陉最东边的军都陉,离京津地区很近,匈奴曾多次经此地入寇汉朝的右北平等地。不过最早在此设关城的并非汉朝,而是燕国,目的是为了防范东胡。自北魏将此关与长城连接在一起后,其军事价值直线攀升,成吉思汗率军攻打金国之初就曾在居庸关下顿足,最后只得在关外留驻少量兵马牵制守军,然后主力大军绕道其它关口入关,以前后夹击之势夺取此关。

由于元明清三朝尽皆定都于京津地区的王朝,此关的建设成了边防体系的重中之重,元朝皇帝但凡要到故都和林,必在此关驻足,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此关防务。明朝就更不用说了,女真人崛起之前,此关比山海关更显重要,明成祖在发动靖难之初曾有人建议他注意防备蒙古,他却直言道,“百人守之,万夫莫窥,必据此乃无北顾忧”。有鉴于此,此关亦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太行八陉的东四陉

3、紫荆关

太行八陉从东往西数,第二陉是为蒲阴陉,此关便是坐落在这条要道上,今属河北易县。早在2300多年前,燕国迫于山戎之威胁,便在此地筑关,可以说这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关城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此关建成之后经历了140多次战争,平均每10~20年就有1次,这个频率即使放眼世界,也是少数的。频率越高,越说明此关的得失很关键。

由于此关和居庸关相隔不远,二者同为京津门户,常被放在一起来说。明面上看居庸关更重要,可实际上紫荆关亦不遑多让,成吉思汗当初就是从紫荆关绕到居庸关背后的,也先也是从紫荆关攻到京城脚下的。故而于谦将两关放在同一高度,皆称之为京城咽喉,顾炎武也是持此论调。"畿辅第一雄关",这称号便是后世对此关之地位的最好诠释。

也先绕行紫荆关

4、娘子关

蒲阴陉往西的第二个陉是著名的井陉,而此关便是在这里。据相关史料所载,战国时期的次等强国-中山国曾在此地建造关城,此后长期被视为“三晋门户”。凡定都于关中的王朝,只要用兵于河北,大半都绕不开此关,比如秦将王翦率军经此关灭赵、唐将李光弼经此关收复常山、李自成经此关入主京城。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别的名关都弄了个“第一”的称号,此关却老老实实地当“天下第九关”。低调本为好事,可此关的人文属性却容不得其低调,有说此关是因唐初平阳公主(唐太宗的姐姐)曾率军在此驻守而得名,还有说此关附近有个妒女祠,只要有女子“服靓装”经过,天上就打雷,这才得名。

平阳公主像

5、雁门关

山西之形胜自不必多说,单一个“表里山河”就够了,其东边和河北有太行山脉相隔,其北边则有恒山山脉,雁门关便是坐落于恒山的一处山口,不同于其他隘口,雁门关这里属人工开凿,而且关城富有建设性地造在了隘口侧面的山脊上,大有居高临下之势。受游牧文明的影响,此关早在2300多年前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曾多次在此击退匈奴的南下大军,汉朝军神卫青曾经此地北上打击匈奴,唐太宗李世民在青年时期亦曾率军至此帮助隋炀帝解了雁门之围,宋朝杨家将的当家人—杨业后面也数次经此关北上打击契丹。险要的地势加上显著的战争史,诸如“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类的美名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雁门关所在位置

6、嘉峪关

西北河西之地向来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政权博弈的重心所在,想当初汉武帝为了断匈奴臂膀而祭出霍去病这个神将,一举收复河西。此关便是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往中间去一点的地方,比汉朝的玉门关要靠近东边一些,概因明朝在修建此关时并未完全控制河西走廊,此关的西边仍有实力不可小觑的东察合台汗国。

明朝在军事防御设施上的投入是空前绝后的,鉴于东察合台屡屡寇边,甚至还曾数度破关而入,正德和嘉靖两朝更是不遗余力经营此关。待到此关完善之后,西北遂宁,纵使瓦剌强横到兵围京师的地步,也没有说夺取此关,进而兵进关中。有资料显示此关是明清时期规模最大的关隘,因此也有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嘉峪关古城

二、长城以南的四大名关

1、潼关

关中平原是最早以“天府之国”而名的地方,其自成一体的山川形势让定都于此的秦汉两朝受益良多。关中和中原腹地之间横亘着中条山、华山、崤山和熊耳山等山脉,只有顺着黄河的崤函通道可以通行,而此通道最狭窄的一段当属从函谷关到潼关之间。秦朝之后,黄河在函谷关一带沉积的泥沙越来越多,使之防御效果受到削弱。

东汉末年,曹操干脆直接拆了函谷关,只保留西头的潼关,可见潼关的功效并不比昔日拒六国合纵的函谷关弱。就拿曹操自己来说,他麾下猛将如云,却硬是拿驻守潼关的马超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绕道入关中。当然,反面教材也有,唐玄宗因为昏招频出,致使潼关被安史叛军所占,他本人只得仓皇逃离长安。有鉴于此,乾隆皇帝曾为其亲书“第一关”三个大字。

潼关所在位置

2、武胜关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很少有人知道湖北的山川形势其实也十分不错,其东部地区和中原腹地之间有桐柏山和大别山,山间只有若干狭窄通道可行,比如大隧隘道等。一旦遇到南北对峙之时,这些通道的战略价值就显得很突出了,聪明的古人在修建关城时自然不会放过这些通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包括武胜关在内的义阳三关。

武胜关居三关之中,其受重视程度最高。早在战国时期,楚国便以此关为凭,多次打退秦军。待到南北朝时期,南边的齐梁和北边的拓跋鲜卑更是围绕此关打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拉锯战。后来蒙古军南下攻宋,照样在此关面前顿足,如果不是守城的宋军因为后勤问题而弃城,忽必烈要想破关怕是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所谓“中南第一关”,此关确实当之无愧。

武胜关所在位置

3、剑门关

关于巴蜀的险要地势,那是人尽皆知,诗仙李白的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虽说略有夸张,但是也足以显现蜀道的交通条件之差了。剑门关就是扼守一条关建蜀道的险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在古代有一条金牛道,而剑门关正好处在金牛道的中段,系蜀汉诸葛亮所建。

且看此关在魏蜀争战期间的表现,魏将钟会率大军伐蜀,蜀将姜维亲自镇守此关,魏军寸步难进,最后魏将邓艾只得兵行险着,以少量兵力绕行阴平小道。可惜后来随着蜀道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阴平、米仓和荔枝等通道都能够取代金牛道的作用,剑门关的价值也就被削弱了,比如宋灭蜀和蒙古略蜀等军事行动均绕开了此关。

古代蜀道

4、友谊关

此关之名或许让人有些陌生,不过如果提起此关的曾用名,相信很多人如雷贯耳。想当初清朝在进入19世纪后总被西方列强欺负,很少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胜仗可言,像镇南关大捷这种稀事岂不难得?不用怀疑,昔日的镇南关即今日的友谊关。所谓友谊,即中越两国之间的友谊。此关建于汉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汉朝经略交趾、唐朝镇抚南诏,此关贡献良多。后来明成祖派军收复交趾、清高宗平定安南之乱,均曾以此关为据点。这些战绩其实也可以不说,单一个镇南关大捷就够了,由此也被称为“天下第二关”,至于哪个关城是第一,谁也说不清,有说山海关,也有说嘉峪关。甭管咋说,反正此关没有说是第一,只是谦虚地说了个第二。

友谊关所在位置

结语

综上所述,十大名关各有千秋,所依地势亦都易守难攻,乃至在历史上的战绩也都十分耀眼,实难准确判断哪个是第一,毕竟角度不一样,排名也会不一样。就拿建筑规模来说,嘉峪关确属第一,可真要将嘉峪关排在第一,恐怕还是有非议的。故而此处从知名度和美誉度来做了一个梯队排名。

第一梯队有山海关、嘉峪关和潼关;第二梯队有雁门关、居庸关和友谊关;第三梯队则是娘子关、紫荆关、剑门关和武胜关。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肯定有人能够排出更合适的排名。总而言之,十大名关在历史上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其背后所蕴藏的“居安思危”之意识永远都不会过时。

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

《中国地理》

《兵家必争之地》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