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漫长的农耕历史中,无数农作物在岁月的长河里或蓬勃兴盛,或逐渐式微。有这么六种农作物,曾经在华夏大地的家家户户广泛种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却因种种原因,已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胡麻作为亚麻的一种,最早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它在西北游牧民族聚居的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地广泛种植。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田地里种上一小片胡麻,成熟的胡麻籽经过压榨,能产出香浓的胡麻油,那独特的香味是很多人童年记忆中抹不掉的味道。
胡麻油不仅用于烹饪,还在一些传统的食品制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随着现代油料作物的多元化发展,油菜籽、大豆等高产油料作物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胡麻的产量较低,种植和收获过程相对繁琐,经济效益不高。农民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逐渐减少了胡麻的种植面积。如今,只有在一些偏远山区或对传统胡麻油有着特殊情怀的地方,才能偶尔见到胡麻的身影。
粟米即小米,它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粟米在古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前的时候,人们用粟米煮饭、熬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但随着水稻、小麦等高产且口感更好的粮食作物的推广,粟米的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现在,市场上的粟米大多来自一些小规模的种植户或者特定的农业产区,普通家庭种植粟米的情况已极为少见。
燕麦曾经也是常见的农作物,它具有耐寒、耐盐碱的特性,在一些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广泛种植。燕麦不仅可以作为粮食食用,还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可是由于燕麦的口感相对粗糙,且加工方式有限,在追求精细饮食的现代社会,逐渐失去了市场优势。
穇子也是一种粮食作物,具有耐涝、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穇子可以磨成粉制作成各种面食,口感非常独特。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穇子这种相对粗糙的粮食逐渐被冷落。如今,除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或对传统农作物有特殊研究和保护的地方,很难看到穇子的种植。
脚板薯是一种根茎类作物,富含淀粉,过去常被人们当作主食或副食。脚板薯种植简单,产量较高,且易于储存。然而随着市场上各类蔬菜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脚板薯的需求逐渐减少。
另外则是由于其外观奇特,在市场销售时可能不太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导致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现在在农村的一些角落或许还能找到几株脚板薯,但大规模的种植场景已一去不复返。
荞麦曾经也是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它生长周期短,能在较短时间内收获,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常被用于填补作物茬口或在贫瘠土地上种植。荞麦面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如荞麦饸饹等,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荞麦的产量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如其他作物,如今荞麦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
写到最后
这些曾经家家种植的农作物,如今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可谓令人惋惜,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农作物基本快要消失了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