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老师,我见证了教育改革的风风雨雨。但这次深圳南山小学的期末考试,还是让我不禁感慨:教育改革的脚步是不是迈得有点太大了?
看到那份让四年级小朋友们“崩溃”的数学试卷,我的心情很复杂。36道大题,密密麻麻铺满6页纸,光是读题就需要不少时间。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哪里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试卷,简直成了一场跨学科的综合测试。
孩子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题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有的题目要理解古诗词中的“四万万”;有的题目需要分析“水滴石穿”和“大海捞针”哪个概率更小;还有的题目裹挟着非遗文化知识...这些题目不仅考验数学思维,还要求孩子们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广博的人文知识。
难怪学校不得不临时加时20分钟,难怪那么多孩子做题时手足无措。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班上的小明,前几天他就跟我说:“张老师,我都分不清这是在考数学还是语文了。”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理解教育改革的初衷。我们希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让数学走出题海战术的桎梏,这些想法都没错。但改革的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否则很容易顾此失彼。
这份试卷暴露出了几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题目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四年级的小朋友,正处在形成基础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过于复杂的文字表达,反而会模糊数学概念的本质。
考试时间是否合理?即便加了20分钟,对于需要大量阅读理解的试题来说,时间仍然紧张。这样的压力可能会影响学生正常发挥。
跨学科融合是否恰当?学科融合是好事,但不能喧宾夺主。数学考试的重点应该是考查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多年教学经验,我想给出以下建议:
对学校和老师:
命题要把握好难度,让80%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保持数学学科的专业性,适度融入其他学科元素
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家长:
不要过分焦虑,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和老师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状况
对学生:
保持学习兴趣最重要
遇到难题不要慌,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培养多元化的知识储备,但要记住每个学科的重点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位老教授说过:教育如同园丁培育幼苗,既要让它们接受阳光雨露,又要注意它们的承受能力。揠苗助长不可取,循序渐进才是正道。
期待教育部门能听取各方意见,在改革的道路上既勇于创新,又不忘初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制造压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既有挑战性又充满快乐的学习环境。
看着窗外正在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我总是在想:也许未来的教育改革,应该像孩子们玩跳房子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