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18日,梁兴初接获通知前往哈尔滨,与旧上司林司令及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罗荣桓会面。罗荣桓提议梁兴初出任第十纵队副司令。会谈完毕后,梁兴初在警卫员陪同下逛起了商场。行进间,梁兴初被一盒香烟深深吸引,想买却发现身无分文。他尴尬地望向警卫员,低声笑道:“真狼狈,居然没带钱。”随即,他领头步入人群,寻觅借钱之人,身影很快融入了熙熙攘攘的街道。梁兴初时任东北民主联军一纵队副司令员及一师师长,军中声望颇高,薪资丰厚。然而,他竟需借钱买烟,令人费解。这其中必有隐情,究竟借款几何?他又会向何人求助呢?1912年,梁兴初诞生于江西吉安的一个贫寒家庭。为了贴补家用,年少的他早早离家,踏上谋生之路,成为了一名铁匠,每日辛勤为雇主锻造器具。
1930年4月,梁兴初毅然投身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以及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梁兴初作战英勇果敢,策略出众。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晋升为纵队司令,赢得了众人的广泛赞誉。1947年8月,为响应全国战略大反攻,中央军委决策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原定的干部安排有所调整,改由梁兴初出任该纵队副司令员一职。8月18日清晨,林司令与罗荣桓安排与梁兴初会面,交谈在哈尔滨东联总部的林司令办公室进行,地点隐秘而庄重。
梁兴初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罗荣桓端坐在写字台后,神情专注。而林司令则在地毯上来回踱步,似乎正在深思,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严肃而专注的氛围。罗荣桓微微起身,以手势示意旁边的一把椅子,简短而亲切地说道:“请坐。”罗荣桓曾是梁兴初的上级,在红四军随营学校政训大队成立之初,梁兴初作为学员有幸聆听过罗荣桓的授课。重逢昔日师生,两人相见甚欢,毫无生疏之感。梁兴初落座后,罗荣桓关切地询问:“早上的饭食可曾用过了?味道还合口吗?”
早餐简单却满足:一碗热腾腾的豆浆,搭配一碟香脆可口的黄豆,再加上两个松软的白馒头,营养均衡,为一天注入满满活力。听完梁兴初的言语,罗荣桓笑眯眯地回应:“哦?看来你对总部的餐饮安排有所保留?听你的语调,似乎藏着几分不满呢。”面对领导,梁兴初坦然自若,幽默回应:“本以为到总部能尝尝鲜,哪知好不容易来一次,连块肉都沾不上边。”听完梁兴初的话,林司令转身轻笑,随后从口袋中掏出一把黄豆,走到梁兴初面前递给他,说道:“我这儿简陋,就以黄豆作为款待,请别见怪。”
众人皆知,林司令性格严肃,鲜少玩笑。然而,他对梁兴初却情有独钟,极为赏识,近乎宠溺。因此,林司令常亲切地戏谑梁兴初为“梁猴子”。梁兴初身材消瘦,机敏如猴。由于他常需化装侦察敌情,便借鉴孙悟空的多变,得名“梁猴子”。此绰号鲜为人知,仅林司令常唤,毛泽东也偶尔戏称。罗荣桓开门见山道:“计划建第十纵,拟请你担纲副司令。我们寄予厚望,望你能将其锤炼成一支无坚不摧、屡战屡胜的精锐之师。”他眼中闪烁着期待,仿佛胜景已在眼前。
梁兴初对此显然心存不悦,沉吟片刻后站起身,坚决地表示:“我宁可领导小部队,也不愿屈居人下。我的目标是成为十纵的司令,怎能甘为副职?如此,我还不如留在原部队。”梁兴初明确表态后,众人心中顿时有了明确的目标。见两位老首长无其他指示,他郑重敬礼,随后便离开了林司令那宽敞的办公室。此刻,有人对梁兴初不了解,便站出来指责他不懂分寸,竟敢对林司令如此无礼,建议拒绝他的要求。但林司令与罗荣桓看法不同,他们认为梁兴初既然提出,必有十足把握,不会轻率行事。当初,林司令与罗荣桓未考虑让梁兴初担任司令员,主要是基于其资历尚浅。然而,鉴于他提出了这一请求,可以考虑对他的意愿进行评估。
众人深感不解,林司令与罗荣桓为何对梁兴初抱有极大的信任,甚至容忍他如此行事,这背后的原因令人捉摸不透。梁兴初与红军时期的战友们情谊深厚,源于他那时作为下属的忠诚与付出。加之他作战勇猛,擅长应对艰巨战斗,赢得了众人信服,林司令与罗荣桓对他的军事才能尤为赞赏。林司令深思熟虑后决定,鉴于梁兴初的实力出众,破格提拔他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是最为妥当的举措,他确实堪当此重任。林司令选拔人才如同指挥战事般雷厉风行。东北解放时,破格提拔之事屡见不鲜,钟伟便是典型,他由二纵五师师长一跃成为十二纵司令。
梁兴初离开办公室,径直拉上警卫员前往松花江商场。他毫无顾虑,不觉得自己对林司令和罗荣桓的直言有何不妥。这份默契,他们心照不宣,彼此都深深理解。尽管哈尔滨曾历经战火洗礼,物资一度匮乏,难以媲美北京、上海的丰富多样。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它正稳步复苏,如今生活必需品已相当完备。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梁兴初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香烟吸引。然而,就在他满心欢喜地拿起香烟,准备结账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尴尬场面悄然上演。梁兴初伸手探向口袋,未触及钱币的凉意,心中暗自思量,或许钱落在了别处,遂转而摸索另一个口袋,结果却令他一脸窘态:出门竟忘了带钱。
梁兴初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怒气冲冲地拽起警卫员便走,步伐坚定,边迈动脚步边决断道:“跟我来,我要带你们去向别人筹措资金。”梁兴初带着一肚子怨气回到招待所,一进门就急忙拿起电话打给刘亚楼:“刘参谋长,我是梁兴初,现在向您正式报到。”刘亚楼乃我国杰出的开国将才。1939年,他远赴苏联深造,凭借超凡速度与坚韧不拔,迅速掌握俄语。1945年,他随苏军赴东北抗战。次年,受命出任东北航空学校校长。
刘亚楼拿起电话,耳畔响起了熟悉的声音,是梁兴初。他不禁笑了:“梁兴初,是你啊!快去见林司令和罗荣桓吧,他们已等候多时,别在我这儿耽搁时间了。”看来你境遇不佳,竟至于连饭都吃不上了?难道林司令没有妥善安排你的餐饮吗?虽然吃了,但里面全是豆子,连一丝肉的影子都没见着,真是让人有些失望。刘亚楼闻言,朗声大笑,说道:“梁兴初啊梁兴初,你这是特意跑来,向我展示你的不满情绪吗?”
梁兴初意识到话说重了,连忙话锋一转,坦诚道出本意:“记得保密,我来找你其实是想请你帮个小忙,借点钱应急。”刘亚楼面露惊异之色,直言道:“若需资金周转,理当向后勤部门求助才是。”我资金短缺,难以启齿向后勤求助,希望你能借我万元应急。我想买烟却身无分文,只能来找你。当时东北流通券价值低,万元实则如今的一元左右。刘亚楼闻言,笑容满面地回应:“原来如此,我还道是出了什么大乱子呢。你安排个人,直接过来取便是。”梁兴初怀揣着从刘亚楼处借得的两万元,兴冲冲地踏入商场,一番寻觅后,终于购得了他朝思暮想的那些香烟。
1947年8月18日,哈尔滨的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布指令,整合独立第一师、第三师及东满独立师,组建野战军第十纵队。该纵队辖二一八、二十九、三十师,并以独一师后方机关及东满吉敦军分区为基础构建直属部门。该命令由林司令、彭真、罗荣桓、高岗及李富春签发。梁兴初出任第十纵队司令,周赤萍为政委,刘型兼任副政委及政治部主任,黄伟任参谋长。同时,各师师长、政委等要职也逐一委任。十纵的核心力量是二十八师,尽管它历史悠久,但过往表现平平。该部队缺乏主动精神,倾向保守,战斗中往往处于被动,更有甚者,部分成员热衷于商贸活动,忙于积累个人资产。过往战役中,梁兴初因指挥欠佳曾遭林司令严厉斥责。然而,林司令与罗荣桓深信,梁兴初有能力扭转这一局势。
9月10日,第十纵队宣告组建完成,但因队伍散布各处,始终未能集会。直至一个月后,即10月10日,该纵队首次党委扩大会议,在吉林省磐石县顺利举行。尽管众人未曾相聚,但多数人早已耳闻其名,未曾谋面。会议前夕,现场热闹非凡,大家积极交流,氛围和谐愉快,相谈甚欢。会议启动,政委周赤萍率先登台,清晰传达了组织的最新指令。紧接着,梁兴初上台发表讲话,他此次异常耐心,毕竟这是第十纵队首次集会,与往日他雷厉风行的风格大相径庭。近年来,我们作为独立师承受巨大压力。此刻起,我们将以实战行动打破质疑,用一次次胜利和辉煌战绩彰显实力,证明我们能打大仗、硬仗、恶仗,不负众望。
聆听梁司令与周政委的激昂陈词后,参会将士备受激励,众人齐声响应:“请两位领导带领我们,誓将第十纵队锻造为顶尖劲旅,勇于面对任何艰难战斗。一切指令,我们誓死遵从!”第十纵队借由此次会议,成功强化了组织结构,实现了从上至下的紧密团结,各层级间形如一体,协同合作更加无间。1947年秋季,10月之际,一场浩大的攻势拉开了序幕。梁兴初立下雄心壮志,誓要将第十纵队锤炼成精锐之师,引领他们赢得一场场辉煌的胜利。梁兴初坚信实战是锤炼军队的熔炉,唯有如此,战斗力方能质的飞跃。他率十纵参与了公主坟等多场战斗,更在辽沈战役中大放异彩,尤其是黑山阻击战,让十纵名声大噪。
历经锤炼方显宝剑之锋,这位战将尤为注重实战锻炼队伍。他率领十纵屡建奇功,部队悄然蜕变,无论是作战能力、士兵斗志,还是军纪风貌,均实现了显著提升。十纵队在黑山发起的阻击战,堪称战争史上的非凡壮举,其英勇程度震撼人心,仿佛天地为之动容,鬼神亦为之叹息。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国民党迅速集结5个军,组建廖耀湘兵团,意图攻克黑山,重开锦州通道,以便撤往关内。为确保廖耀湘集团被全面消灭,黑山与大虎山这两个战略枢纽的位置变得至关重要,它们如同锁钥般控制着关键通道。
梁兴初对各师发出了严令,务必确保战士们与阵地共存亡,他强调:“坚守阵地三天,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跨越雷池一步!”为了与锦州部队会合,敌军必须穿越黑山与大虎山两地,这是他们行军的必经之路,无可避免。廖耀湘麾下的国民党军,全副美械武装,精锐无比,战力超群。新成立的十纵,以一军之力迎战敌军六大军团,双方实力差距巨大,这场战斗的挑战性不言而喻。除了敌我兵力悬殊,地理位置也对我方不利。黑山与大虎山间有25公里长的狭窄区域,十纵三个师仅能并排防御,难以发起有效进攻,这些重重困难给十纵造成了巨大压力。深秋时节,东北平原寒风凛冽,野战军仍缺冬装。种种迹象表明,黑山战场即将成为一场惨烈无比、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
10月23日,国民党“西进兵团”在黑山受阻,指挥官廖耀湘,被誉为“中国巴顿”,他下令先用重炮猛烈轰击黑山十纵阵地,持续良久,随后在坦克的掩护之下,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战场上,双方军队激战正酣,多个阵地频繁更迭。为攻克十纵防线,敌军竟不惜炮轰混战的双方士兵,企图以此打开突破口。在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后,101高地不幸陷落。关键时刻,梁兴初迅速调遣30师89团前来支援,凭借他们的英勇奋战,成功夺回了高地,稳住了战局。经过连续三天的浴血奋战,第十纵队成功捍卫了黑山与大虎山的防线。廖耀湘兵团见状,逃亡之路被封死,面对久攻不克的僵局,他被迫指挥部队朝东南方向撤退。
黑山阻击战中,十纵以4144人的英勇牺牲,坚决抵挡了十倍敌军。他们歼灭国民党军8015人,俘虏6299人,成功阻挡廖耀湘兵团西进,为东野主力军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东野主力部队对廖耀湘兵团发起了强大的攻势,经过激烈战斗,成功将其团团包围并一举歼灭,包括廖耀湘在内的多名高级将领均被俘获。人们后来高度赞扬,塔山之战成功阻挡了国民党援军的强大攻势,确保了锦州范汉杰部被歼灭;而黑山战役则粉碎了廖耀湘的西进计划,最终致其部队全军覆灭。梁兴初指挥新成立的第十纵队,在黑土地上英勇奋战,一战便声名鹊起,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故事,令人赞叹不已。
黑山阻击战中,梁兴初率领的第十纵队表现出色,成功达成预定目标,荣获上级表彰。此战以其卓越的成就,成为我军历史上一个光辉的篇章。然而,尽管黑山阻击战与塔山阻击战同样声名显赫,却未能赢得塔山阻击战那般众多的荣誉头衔,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在黑山阻击战中,第十纵队表现出色,原本应获嘉奖。然而,梁兴初与周赤萍一通电话打至总部后,这份荣誉最终被撤销。梁兴初和周赤萍考虑到,十纵虽成立不久便建功,但恐影响各部队间的和谐,且此次战斗非十纵一己之力,还有其他队伍的协同作战。
因此,十纵提议取消本次嘉奖,计划在未来继续努力争取。总部了解后,接受了这一提议,转而仅给予口头上的表彰。1948年11月2日,沈阳被东北军成功占领,标志着辽沈战役取得辉煌胜利,这一重要事件意味着东北地区彻底摆脱了战争阴霾,实现了全面解放。1948年11月17日,上级作出决策,将第十纵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梁兴初因此荣任该军的首任军长,并率部投身于平津战役之中。1949年4月中旬,经过中央军委与第四野战军深思熟虑,决定调梁兴初至第三十八军,出任军长一职。得知即将告别第四十七军,梁兴初心中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复。
自战略反攻组建至东北解放,经历平津战役至南征的四十七军,与梁兴初情深意重,难舍难分。梁兴初向中央军委和四野请愿:渡江战后,待指挥四十七军解放新乡,再赴三十八军任职。获双方批准。表述完毕后,他嘴唇微微颤抖,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掩饰,情绪显然已达到了高潮。5月8日,梁兴初告别了他亲自创立的四十七军,匆匆启程,前往三十八军担任新职务,正式结束了与47军的深厚渊源。
梁兴初的军事生涯里,黑山阻击战堪称其辉煌篇章。之后的数十年间,他频繁重返此地,深切缅怀那些并肩作战、英勇牺牲的战友。梁兴初历经无数战役,足迹遍布南北,直至远赴朝鲜。他因擅长应对艰难困苦的战斗而声名远扬,令敌军胆寒。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他指挥三十八军大获全胜,瞬间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接到前线电报,彭总内心激荡难平,挥笔疾书“38军万岁”。自此,梁兴初将军因率领“万岁军”而声名远播,威震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