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国立青岛大学的校园里,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课运动,抗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他站在人群前,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那坚定的眼神和激昂的话语,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爱国之火。从那以后,他的生活轨迹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只埋头读书的学生,而是成为了青岛学生运动的领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就是天津首任市长黄敬。
从晚清名臣后代黄敬在浙江绍兴这座被岁月轻抚的古城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名门望族俞家的传奇故事。俞家,一个在当地如雷贯耳的名字,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晚清名臣俞明震。这位生于乱世的智者,早年便以非凡的才华与远见脱颖而出。他协助台湾巡抚,掌管全台防务,那段日子,台湾的海风仿佛都带着几分不安与焦躁。然而,天命难违,台湾最终失守,俞明震带着满腔的遗憾与不屈的决心,踏上了归途,回到了那片他深爱的大陆。
俞明震
南京,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城市,见证了俞明震的另一段人生。他接手了江南陆师学堂,成了那里的总办,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校长。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俞明震看得更清了——晚清的官场,如同一潭死水,亟需一股新风来搅动。他主张学习外国经验,让这古老的国度焕发新生。那是一个春日,阳光正好,俞明震亲自送家中的年轻后辈鲁迅踏上了前往日本的留学之路。俞家,就这样在时代的浪潮中,扬起了一面进步的旗帜,引领着家族走向新的辉煌。
时代造英雄,这句话在俞家后辈黄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他原名俞启威,是俞明震亲孙子,1912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你可知,他幼年时曾在南京祖父那里就读私塾,后来又进入了金陵大学附小和东南大学附小深造?那些年的书香熏陶,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4年,黄敬随母亲搬迁至天津,南开中学和汇文中学成了他新的求学舞台。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学府,为黄敬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天津南开中学旧址
到了1930年,黄敬的父亲俞大纯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因遭到同僚排挤而被迫辞职,全家迁居上海。在这座繁华而又复杂的城市里,黄敬加入了左联文艺团体南国社。这个团体,以戏剧活动为主,成员中不乏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等文化名人。在这里,黄敬仿佛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从事进步文化活动,逐渐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内心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1931年,黄敬考入了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同年,日本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黄敬感到愤怒至极。他心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他积极组织青岛大学的学生进行罢课,抗议国民政府的不作为。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彻校园,成为了青岛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他还带领学生前往南京国民政府请愿,希望政府能够重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那份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让人肃然起敬。
在青岛大学期间,黄敬因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革命热情,被中共青岛大学党支部慧眼识珠,吸收为党员,并担任了地下党支部书记。他仿佛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校园内熠熠生辉,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进步活动。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叛徒的出卖,1933年黄敬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泄露任何党的机密。他的意志,如同钢铁般坚硬,让人敬佩不已。
同年秋天,在党组织的大力营救下,黄敬终于重获自由,被送往上海治病。那段黑暗的日子,仿佛一场噩梦,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知道,革命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所以他愿意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去书写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抗日救亡中的杰出领袖1935年,病愈的黄敬,如同一颗蓄势待发的种子,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继续他在知识田野上的深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校园并非象牙塔,革命的浪潮已悄然涌动。黄敬,这位热血青年,不仅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更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成为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中的一名勇士,他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耀眼,领导者的风范不言而喻。同学们对他满是敬佩,那份革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同磁石,吸引着每一个渴望改变的心。
北平的冬日,寒风凛冽,却吹不灭黄敬心中的火焰。他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在革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参与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作为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学委书记,他仿佛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播种者,用思想的种子,唤醒沉睡的心灵。每一次集会,每一场演讲,都充满了力量,他的组织能力和政治觉悟,在党组织中赢得了高度的认可。人们不禁好奇,这位年轻的领袖,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如此多的人追随?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5岁的黄敬,已肩负起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重任。面对民族的危亡,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跳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不久,他受北方局派遣,踏上了前往晋察冀边区的征途,成为了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在五台山,他与聂荣臻、彭真等同志并肩作战,如同磐石般坚不可摧,领导军民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一寸一寸地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
“人才,是革命最宝贵的财富。”黄敬深知这一点。1938年,在阜平,他亲手创办了一所军政干部学校,亲自站上讲台,用知识的灯塔照亮学员们的前行之路。那些日子,他不仅是老师,更是战士们的灵魂导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抗日骨干。同时,他目光长远,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春耕的田野上,军民齐心协力,一片生机勃勃,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绚烂而充满希望。
1939年,冀中平原这片战略要地却笼罩在日寇的阴霾之下。黄敬,这位新来的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深入民间,与百姓同吃同住,那句“我们是为了谁而战?”在他心中回响,激励着他带领冀中人民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迅速展开了一场场革命斗争。地道战,这一独特的战术,在黄敬的领导下,如同地下长城,让日伪军闻风丧胆。他总结经验,有组织地在全区推广,让地道成为了冀中人民的保护神。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黄敬常挂在嘴边的话。1940年,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冀中建立起各级“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党的领导如磐石般稳固。他放手发动群众,减租减息的政策如同一股清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冀中大平原上,人们纷纷响应,出钱出力,支援抗战,那场面,热血沸腾,令人动容。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黄敬仿佛是冀中平原上的一面旗帜,无论风雨,始终屹立不倒。他坚持实事求是的领导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类分区领导,这种灵活多变的策略,让冀中抗日根据地如同春日的竹笋,迅速巩固并扩大。每一个夜晚,他都会在灯下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动群众,如何让根据地更加坚固,那份对胜利的渴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一生奉献于国家的典范抗日战争刚胜利不久,黄敬便马不停蹄地投身于冀中地区的解放战争之中。他,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帜,引领着人民走向新生。土地改革的号角吹响,黄敬走村串户,发动群众,那激昂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深知,前线的胜利离不开后方的支持,于是,一场场支援前线的行动在他的组织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天津,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在1949年1月的寒风中迎来了新生。破旧的街道,残垣断壁,处处透露着战争的创伤。然而,黄敬的到来,却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希望。他被任命为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军管会副主任,很快又接任市委书记兼市长。面对这烂摊子,黄敬的心中没有丝毫退缩,他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他迅速组织起工人大会,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是一剂强心针,让天津的工业生产迅速恢复了生机。
一座城市的重生,仅仅是恢复工业生产就够了吗?黄敬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看到那些简陋的窝棚,看到那些在街头露宿的百姓,心中如刀割一般。他毅然决定,要向毛主席反映天津的实际情况,为百姓争取到建设安置房的资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五万多套安置房拔地而起,那些曾经流离失所的百姓,终于有了温暖的家。
1950年,黄敬的脚步并未停歇。他深知,天津的恢复与建设,任重而道远。于是,他实施了“以工代赈”的政策,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市民的生计问题,还让天津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亲自参与水公司的工作,那严谨的态度,仿佛是在对待一件艺术品,确保民众的用水安全与卫生。黄敬的这些亲民举措,让百姓们深感钦佩,他们都说:“黄市长,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52年8月,黄敬调任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虽然离开了他心血浸透的天津,但那里的居民,依然亲切地称他为“老市长”。在新的岗位上,黄敬继续发挥着他的光和热,他推动机械工业从模仿走向自主设计,让中国的机械制造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1956年9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他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央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工作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国家,装着人民,那坚定的眼神,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必将崛起!
但是,命运却对黄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57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正当他准备在新的岗位上大展拳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击倒了他。1958年1月,在广西南宁的会议结束后,他在飞往广州的飞机上旧病复发。尽管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年仅46岁便离开了人世。
黄敬虽然离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儿子俞正声,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作风。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作人员做起,不靠家庭的荫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国家政协主席的位置。俞正声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热爱。他仿佛是在延续着父亲未竟的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结语黄敬一生致力于抗日救亡和新中国建设,其亲民、务实的作风深得民心。俞正声则继承了家族优良传统,成为国家政协主席,始终心系人民。这不仅是家族荣耀,更是国家之幸。黄敬的短暂一生,却如流星般璀璨,他的事迹激励后人。不禁让人思考,在当今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前行。
编辑|宇森年华刘宇
审核|宇森年华罗强
时间:2025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