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上,有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物,他一直都没有引人注意,总是默默无闻地跟随着唐僧,他就是沙僧。他原来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因为一些原因,被贬到流沙河成为了妖,在流沙河一带,也是威震一方。后来在观音菩萨的引导下,进入了取经的队伍,可是他进入取经队伍后,却失去了之前的霸气,默默地跟随着。
遇到妖魔也从不主动迎战,即使当猴子与八戒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也是独善其身。不仅在这方面不太作为,在取经路上遇到妖怪的时候,也没有挺身而出,在整个取经路上沙僧只打死了一个妖怪,并且就是那名冒充他去取经的六耳猕猴找来的假沙僧,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属实不多,让人不解的是,他为何会是这种表现呢?
咱们仔细研究原著就会懂得这种表现的原因了,这一切源于他是一个真正的功利主义者,在对待西天取经这一事件,他认为这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因为活着走到最后才能得到丰厚报酬,他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宁愿不去作为,老老实实的跟随,更不会去轻易的涉险。
有几次曾被妖魔捉去时,他也不轻易反抗或逃脱,只是在安静的等待,因为他怕激怒对方,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安全所考虑,相比于被妖魔鬼怪抓去,他在面对悟空跟八戒发生矛盾时,沙僧身上的功利色彩更加明显,更是在那不管不顾,一副与他无关的样子,在取经队伍中,悟空的表现最为强势,沙僧就见势而倒,自然就倾向于他,当悟空处于被动状态时,这时的沙僧就不管不顾,有意识的倾向八戒了,可见沙僧的功利色彩非常浓厚。
在发生三打白骨精这一事件之后,悟空的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唐僧决定将悟空逐出师门的时候,身为三弟子之一的沙僧却在那袖手旁观、不发一言,没有去想怎么解决这件事情,而是给自己做了最坏的打算,不仅是在三打白骨精这件事情中,还有一处更能体现沙僧的功利主义嘴脸,那就是在狮驼岭上所发生的事,悟空故意钻进了狮子嘴里,八戒却以为猴子被生吞活剥,嘴里嚷嚷着要分家散伙。
唐僧则在一边掩面痛哭,让人气愤的是,沙僧不但没有去制止八戒,就连师父都不去管,反倒是将师父丢在一边,跟八戒真的分起家来,当悟空回来的时候,看到他们这样非常的生气,在空中叫了一声师傅,当时沙僧迅速立马转换了嘴脸,不仅没有去认错,反倒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八戒身上,沙僧看他表面朴实敦厚,让人想不到的却是这般模样,憨厚的表象之下,却藏着一颗功利心。所以他真正的内心并不纯正,取经的这番事业也别有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