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病(此指原发性低血压),也有称为神经细胞张力障碍型低血压。除血压低于120/80kPa外,还伴有神经、心血管系统及其他重要脏器(如肝、肾、脑)功能受损的一些症状。本病属中医学眩晕、心悸、虚损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都可致诸脏虚损气血亏耗气血鼓动无力而成低血压病。临床所见,本病多以正气亏虚为主,虚损重点在心脾两脏。
【主治】:原发性低血压,症见头晕头痛心悸气短,食少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少数患者伴有性功能减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细、缓。
中医处方:茯苓,人参,麦冬,五味子,桂枝,肉桂,白术,枳壳,当归,甘草。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混合药液分早晚服。
【加减运用】:
气虚甚者加黄芪、黄精;
气阴两虚甚者减茯苓,加枸杞子,龙眼肉;
阳虚明显者加制附子(先煎);
阴虚火旺者,加炒酸枣仁,地骨皮。
【病案举例】:王某,女,32岁,初诊。患者头晕6月,伴心悸、心前区时有隐隐作痛,健忘失眠,食少乏力,经查血常规、心电图、X线颈椎摄片均未见异常,血压10.7/7.3kPa。西医诊断:低血压病。
诊见:头晕沉,心悸气短健忘失眠,体倦乏力,精神不振,舌淡红、苔白,脉沉弱。中医诊断:眩晕,证属心脾两虚型。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心、生津敛阴;桂枝、肉桂鼓舞阳气,壮心阳,温通血脉;当归补血养血;枳壳理气升阳,药理研究其有升压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温阳通脉之效,脾气血充足,脉运畅达,则血压得升,诸症悉除。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