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网约车实行市场调节价以来,行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各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持续压低运价,却始终以单方面强制调价,将司机群体排除在定价决策体系之外,导致运价持续探底,如今终于有平台开了行业先例,让司机亲自参与到调价投票中。
近日苏州某平台打破行业惯例,首度将定价权交还司机群体——通过发起"淡季定价意向投票"来决定平台最终调价。从当地某平台工作人员发的通知可以看到:经过市场行情调研以及司机反映,目前低价平台太多,导致高价平台进单很慢或一口价居多,现进行淡季定价(司机意向版)公示投票,投票仅针对于目前淡季所迫,行情上涨后平台会立即进行上涨价格。

在淡季定价投票选择中可以看到,有5项价位选择:1:一口价价格智能定价(刷活跃度)2:实时单1.5元/公里(单量多)3:实时单1.7元/公里(单量少)4:实时单1.9元/公里(爆单/偏僻区域有单)5:实时单2元/公里以上(对比其他平台几乎每单)

平台工作人员强调,投票以大家选择为主,投票不是为了降价,是看司机们的意向,大家选择哪个平台就酌情依赖哪个。在定价意向发出来后,也有司机吐槽不能降价,平台应该保持高价,也有司机极力赞同表示:平台这样很尊重司机,值得支持,跑这么久的车,还是头一次碰到让司机参与到定价中。

据了解该家平台价格在苏州占中上层次,但是就目前当地网约平台间低价竞争局势来看,平台除了调价可能已经别无选择。在通过聚合平台调研下看到,当地已经有多家平台乘客端已经降至最低1.06元/公里,如果其他平台不跟随调价,相当于是把市场拱手相让。

此次定价权下放,虽属行业破冰之举,却仍折射出网约车行业经济时代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核心问题。让司机参与运价制定机制,本质上是对劳动价值议价权的回归,这种"共治型"定价模式应成为行业标配。但更深层的困境在于,当前市场已卷入"1.06元/公里"的极限低价漩涡,任何平台都难独善其身——不跟进调价意味着市场份额流失,参与降价则加剧行业生态恶化。这种"囚徒困境"暴露出当下网约车市场失调的恶性现象,行业亟需建立运价基准指导体系,唯有通过强行各平台统一固定运价,才能跳出"饿死同行、累死自己"的低价竞争。如果你也跑网约车请把文章分享给更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