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爆火的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帝对华妃娘娘年世兰宠爱有加,年世兰也是后宫中唯一一个对皇帝是真爱的妃子。

雍正帝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还是狠心地不让年世兰怀孕,主要就是忌惮她哥哥年羹尧的势力。
母家有权势,自己又生下皇子,那么对皇权是极大的威胁。不过其实在真实历史上,雍正帝对年羹尧是极尽宠爱,觉得他对自己的帮助怎么感谢都不够。
以至于年羹尧被抄家后,发现一本书上写着七个字,直接让雍正看了气得吐血。

雍正帝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在他执政期间勤政爱民,比他的前辈、后辈都努力得多。
不过他上位也是非常困难的,从著名的“九子夺嫡”中笑到最后就能知道他有多厉害。
当然,想要夺得皇位可不是靠打架蛮干,在我国这样盛行权谋文化的大国中只能智取,同时还要靠一些“从龙之臣”。
雍正帝的上位就离不开亲娘舅隆科多和得力干将年羹尧。

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而雍正帝从小就被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对于隆科多这个亲娘舅自然是更亲近。
而且隆科多是步军统领,掌握着京城的安保工作和皇宫禁卫的指挥权,这一点在康熙病逝后起到关键作用。
1722年,康熙病重之际,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八王党和四爷党都准备了应对之策。
八王党这边是倚仗皇十四子胤禵的大军,而且胤禵也是备受康熙宠爱的皇子,同样也是皇位的候选人,只要不符合他们的预期就发动政变。

而雍正这边一个隆科多就将兵变的可能扼杀于摇篮,当康熙病逝于畅春园后,隆科多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并且宣布京城戒严,军队不能进入京城。
之后又在康熙身侧细心照料,等着拿到遗诏宣布“将皇位传于皇四子”,确定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隆科多的贡献堪称是最大的,因此雍正继位后,隆科多马上被委以重任,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兼吏部尚书。

但除了隆科多把控京城可不足以让雍正平稳登基,实际上还有年羹尧的助力,后人称之为“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
年羹尧在康熙晚年时逐渐崭露头角,凭借优秀的军事才能长期担任川陕总督,掌握西北军政大权。
虽然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手下,但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所以他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四爷党”,在康熙帝驾崩后牵制住胤禵,让他不能带着大军回京发动兵变。
这样里应外合,雍正才平稳地坐上了龙椅,得以成为“打工皇帝”,励精图治。

而雍正帝执政之后,年羹尧就和隆科多一样成了他面前的红人,先是让年羹尧和抚远大将军延信同管大将军印务,又加封太保,其父亲年遐龄加尚书衔。
之后雍正又对年羹尧此前在平定西藏时运粮、把守关隘的事情为他升官加爵,赐三等功爵位,还是可以世袭的。
不久之后,青海蒙古部首领罗卜藏丹津起兵叛乱,又让年羹尧有了立功的机会。
还没有开始打仗呢,雍正就直接将军权交给年羹尧,让他取代了延信的职位成为抚远大将军。同时下令川陕、云南等地从督抚到提镇各级军务都要先请示年羹尧。

这样一来,川陕、青海、云南四省的军政大权全都掌握在年羹尧手里,权力已经和宰相相差无几。
手握重权的年羹尧也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在战争中展现了超强的军事才能。
当罗卜藏丹津的军队兵临城下时,年羹尧带着几十个人在城楼下安然不动,罗卜藏丹津疑心有诈就走了。
此时年羹尧下令早就准备就绪的士兵们出击,追赶罗卜藏丹津的部队打得他们落荒而逃。

仅仅用了不到两年,青海战乱就成功平定,雍正大喜过望,又赐予他一等功爵位,其父年遐龄再次“父凭子贵”也晋升一等功爵位,加封太傅。
而且赏赐不只有这些,为了鼓励正在打仗的年羹尧,雍正还给他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这些可是郡王才能穿的,足可以见雍正对于年羹尧的器重。

那对于这些皇恩,年羹尧是怎么回报的呢?
刚开始他确实是诚惶诚恐地接受,在奏折中婉拒雍正的隆恩,表示“非臣下之所敢用”。
雍正称他为“恩人”,要求皇室子弟和大臣们牢记年羹尧的功劳。
给他直接举荐地方文武官员的权力,甚至要求吏部不能干涉他所管辖的四省人事任免,人们将这个恩宠称为“年选”,和隆科多的“佟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么多的恩宠就如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逐渐让年羹尧的虚荣心膨胀,得意忘形。

他利用雍正对他的信任将自己管辖的四省官员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去京城朝见皇帝时也要耍威风,让直隶总督和巡抚在路边跪着迎送他。
此外,面对其他王公贵族们对他的恭迎他直接理都不理,根本不回礼,见蒙古贵族时更是要求他们下跪。
雍正派了一批宫廷侍卫去他的军队历练,结果他直接挑了一些当作自己出行的仪仗队,因为这些人懂皇帝出行的规矩。
种种行为明显是骄傲自大,完全忘了自己身份的表现,于是大臣们纷纷写奏折控诉他,结果雍正并没有反应,反而是继续偏爱。

直到雍正三年初,年羹尧在奏折中描写五星连珠的吉象时用了“夕惕朝乾”这样的话,还教雍正应该勤勉谨慎做事。
看着奏折上以下犯上的话语,雍正大发雷霆,撤了年羹尧抚远大将军的职,让他当杭州将军。
结果年羹尧对此毫不在意,也不去赴任,说要等皇帝回心转意,与雍正斗心眼。
他以为雍正的江山都要靠他,所以得意忘形,但雍正根本就不是会害怕的人,看着弹劾年羹尧的奏折不断增多,他果断将年羹尧革职查办,押入京师大牢审判。

早就恨透了年羹尧的大臣们,足足给他列举出了92条罪状,大逆、欺君、擅权等都是判死刑的大罪。
此时雍正想着给他保留最后的体面,赐他自尽。年羹尧死后,年家被抄家,在他的物品中发现了一本下属汪景祺专门为他写的拍马屁书籍。
这本书名叫《西征随笔》,不仅疯狂拍年羹尧的马屁,还写诗嘲讽康熙和雍正,其中有一句写着“皇帝挥毫不值钱”,让雍正看了气得当场吐血。
汪景祺由此被斩首示众,头颅被挂在北京菜市口十年之久,后来乾隆登基之后才命人将其取下。

有人说雍正是故意偏爱让年羹尧得意忘形,才能找到他的错处将其除掉,毕竟这样有能力的将领若是想兵变那对于皇权就是最大的打击。
隆科多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从龙之臣帮助皇帝成功之后就被卸磨杀驴。
但纵观年羹尧和隆科多恃宠而骄的所作所为来说,雍正帝这样做似乎并没有很过分。
作为臣子无论功劳多大都不能逾矩,时刻牢记自己的位置才能走得更远,你们说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