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与国民党军爆发了三场决定性的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这三场会战究竟哪一场最重要呢?这是今天互联网上最争论不休的历史事件。关于这一点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果是对于我军来说,辽沈战役最关键,而如果是对国民党来说,淮海战役最为关键。
济南战役的序幕如果要说三大战役就不得不谈济南战役。在1948年秋辽沈战役开始的时候,有一场时间几乎相同的战役——济南战役。不过相较于辽沈战役济南战役结束的时间很早,拢共就打了八天。济南战役打完的时候东北那边还没有交上火,而辽沈战役真正迈入高潮还要等到10月份。
事实上在三大战役开始之前济南战役就是一个序幕,这一战是国民党军用次一级的兵团防御我军的进攻。济南指挥官王耀武在几个月前就跑到南京面见蒋介石希望能够撤出自己的兵团十万人,但是蒋介石不允许,最终这十万人还是成为了济南城的陪葬。
但是经过济南这一战之后,国军尤其是最高统帅部,甚至是蒋介石都彻底丢掉了幻想,认为只有王牌部队组成的十万人大兵团才能独当一面。面对国共即将开始的大决战,对次等兵团,杂牌部队普遍不信任,这也给了我党之后离间、分化国民党军杂牌部队的机会。
在这个情况下,对国军中枢来说济南战役打完。在此之后只要能够保存实力,打击共军有生力量,则东北完全可以放弃。在国军的计划中,海州、烟台、临沂、郑州甚至开封都可以在适当情况下放弃。在谈哪场战役对国军和共军更重要时,必须意识到在大决战之前国军系统这样一个认识上、战略上的一个变化。
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从战役目标来说,1948年东北的国民党军无法再像关内国军那样进行大规模会战了。东北国军的占领区非常狭小,当时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都在解放区。在辽沈战役之前蒋介石对于东北已经是半放弃的状态了,能维持就维持,不能就撤退到关内,先解决关内共军再说。
当时的东北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只有十几万人,虽然从番号上来看还都是精锐主力部队,但很多师都已经被全歼过了,甚至有一些被全歼了好几遍。能防守住就已经是奇迹了,和兵力接近一百万人的东北野战军相比实在是难为人。在当时的国民党军心中,就算东北的部队撤不出来,甚至是被全歼都不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对国军系统来说,淮海战役才是它孤注一掷的结果。在战争越来越不利,后方民心逐渐失衡的重要关头,力图守住国共内战己方阵营心理承受最后底线的最后一搏。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需要一场大规模决战、而淮海战役就成为了这个契机。国民党军的基本盘就在南方,淮海战役打赢,之后还有得打,打不赢,之后就直接完蛋了。
但是对我党来说,辽沈战役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紧要程度不一样,淮海战役失败了我们还可以寻找下一个机会,毕竟101的东北野战军还在紧赶慢赶南下呢,我们的实力完全足够。但是辽沈战役如果打不赢就要出大问题了,这很有可能重新拉大我军与国军的实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