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德国和日本陆军在二战中的表现,我们不需要用各种各样的装备数据、双方士兵的作战意志、战术素养等指标来比较,我们只需要从历史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就能知道谁更能打,谁更厉害。而恰巧德军和日军刚好又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英国,两国都和英国打过仗。从双方与英军之间的战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二战中日军和德军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军队,双方的差距大到无法弥合,德国陆军相当于50个日军陆军一点儿都不夸张。

在1942年的马来亚——新加坡战役中,英联邦军队累计参战部队包括英印军第9、11师,澳大利亚第8步兵师,英军第18步兵师53步兵旅(这个步兵旅比较搞笑,他没装备,运输船被日本海军击沉了),结果就是这么几支堪称是老弱病残的部队能和日军打得有来有回。参战的6.3万印度人打了两个月阵亡340人,属实是搞笑了。
虽然都说三哥战斗力垃圾,但是如果印度人不摆烂打仗还是马马虎虎的、起码和日军打得有来有回能够做到。一个愿意打仗的印军步兵师完全能够做到和日军一个师团持续战斗。在1942年缅甸战役中,英联邦军队参战有印度第17师,缅甸第一师和第七装甲旅,这些部队支真正意义上的炮灰,几乎全部都是新兵,每挺机枪只有90发子弹,有迫击炮但没炮弹,因此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1944年3–7月份的英帕尔战役,英军参战部队包括三个步兵旅,15个印度步兵旅和1个坦克旅,从北非战场过来的印度第5师第161步兵旅的一个营被日军包围,日军强攻了十几天,围困一个月都拿不下来,这可是印度兵啊?放到欧洲战场上连给英军填战线都被嫌弃,和德军打仗一个照面就完蛋了,放到亚洲居然一个营被围困后能和日军一个师团硬顶。

在1942年5月份到10月份,在北非战区英联邦军队投入了11个装甲旅,11个英军步兵旅,15个印度步兵旅,7个南非步兵旅,6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步兵旅,4个自由法国旅,合计54个旅,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到后期的突尼斯战役中,英军又新增加了5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1个坦克旅和4个美军步兵师与3个自由法国步兵师。
从1942年5月份到1943年4月份,19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15个印度步兵旅,4个独立步兵旅,6个坦克旅,合计有超过97个旅级单位作战,盟军在北非的地面部队增加到了35万人。而德军累计参战部队就寒酸多了。在战役初期,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只有第15、21装甲师,第90、164轻型非洲师。后续突尼斯战役德军又追加了第334步兵师,第999轻非洲师,第10装甲师,戈林师和曼托菲尔师。

在北非战役期间,德军相对于英联邦军队来说非常糟糕,可以说是从头到尾都是处于劣势。在加查拉战役前,德军步兵营就只有27%的满编率,像是第90轻非洲师更惨,基层步兵连只有50人左右。在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期间、德军步兵团就只有200–300人左右,即使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前德军得到人员补充,非洲军团达到峰值,但相比于东线每个师也要少一万人。
至于武器装备更是差距巨大,从1942年5–10月份,英军第八集团军累积获得了4100辆坦克的补充,同时期德军非洲军只获得了500辆坦克的补充,双方差距大到离谱。在航空力量方面,英军在加查拉战役前拥有600架作战飞机,在1942年6–9月份,盟军获得了2141架飞机。但是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战斗中被远少于英军飞机的德军飞机干下来了2000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