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古时,有一个孩童名字叫方仲永,他原本有着超强的天赋。可是,因为父亲没有让他及时接受教育,所以最后“泯然众人矣”。
现在,“伤仲永”的事情虽然很少发生了,但是却有很多的家长走上了另一条“伤仲永”的道路上,急于希望孩子出人头地。
河南商丘有一个女孩名叫张易文,她没有接受正统的义务教育,而是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4岁便认识2000多字,9岁便开始高考,10岁考入了大学。
这样的成绩虽然很辉煌,但是很多人对于父亲的做法却不认可,甚至他们认为父亲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河南女孩张易文
2007年,张易文出生在河南商丘,家庭条件一般。看到标题之时,很多人会认为张易文是一个“天才”,其实不然。
在IQ方面,张易文和普通人无异,她之所以很早便参加了高考,主要是因为父亲在背后全力的支持。
张易文的父亲名叫张民弢(tao),他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从小,张民弢就非常关注女儿的教育,别的孩子还在快乐地玩耍时,张易文在父亲的督促下就开始学习了。
4岁那年,她就可以认识2000多个字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张易文也算得上是一个“小神童”。不过,这样“填鸭式”的教育真的好吗?
或许是因为过早地接触“深层次”的知识,张易文的性格有点内向,上学的时候,因为与同学不合群,所以便从学校辍学了。
(这一点还有另一个说法,父亲根本就没有让张易文去学校,没有接受正统的九年义务教育,而是自己教育。)
在家里,父亲利用多年的教学知识,为张易文亲自编写了教材。就这样,张易文开始了自己“另类”的教育生涯。
张民弢对女儿的要求非常高,也希望女儿尽快出人头地,当同龄的孩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张易文已经开始刷高考题了,知识水平要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
2016年,高考来临之际,父亲便给张易文报了名,这一年她仅仅只有9岁。
张易文的两次高考经历
纵览2016年的河南高考,张易文的年龄最小,一时间她成为了很多人的关注对象。
当时,考场之外,不少人以为张易文就是来“陪考”的小孩。然而,在得知她也是考生后,在场的人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考场之上,考生们看到这个1米出头的小女孩,而且她答题的速度还可以,也都对她感到惊讶。
一时间,张易文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神童!不过,正当大家等着张易文精彩的表现时,她的考试成绩却让不少人感到失望。
当年的高考成绩公布时,张易文的考试成绩仅仅只有172分,与很多的“神童”相比,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因此,她还被冠上了“伪神童”的帽子。
对于这点,张易文的父亲却没有任何的意外,他认为女儿考出这样的结果非常正常。此次参加高考,父亲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希望她能先“体验”一下,为未来打下基础。
2016年高考结束之后,张易文便被父亲送到了专业的高考复习机构,在那里她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准备迎接第二年的高考。
经过了一年的复习,原本张易文弱势的学科也都得到了加强,2017年,她参加了商丘工学院的单招考试。
最终,张易文获得了352分的成绩,虽然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却被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
这一年,张易文仅仅只有10岁。
此事发生之后,国内很多媒体开始登门造访,张易文再度成为一个风云人物。然而,也有不少媒体对此事提出了质疑,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生慎按“加速键”》。
我们常说:“大学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大学生活也需要遵循人生的规律,这样才会有正常的感悟。
当时,张易文仅仅是一个10岁的孩子,她真的能适应大学的生活吗?她可以独立的生活吗?她能够与同学合得来吗?
在诸多的质疑声中,张易文进入了商丘工学院,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习(专科)。
......
后来的状况如何?
经过了3年的学习,张易文从商丘工学院毕业了,因为此时的她仅仅只有13岁,所以她没有进入社会工作的资格(童工)。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张易文会继续深造下去,她的父亲却没有这么做。父亲表示:“先让张易文跟着自己工作几年,随后再让她参加研究生的考试。”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还已经为她规划好了人生,读研究生的时候,女儿会向着动漫方向发展,这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
之后,张易文便跟在了父亲身边工作,成为了一个培训小老师。可是,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13岁的张易文又怎么懂得“工作”二字的含义呢?
因此,在工作期间,张易文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辅导孩子方面也不够尽职尽责,经常会遭到父亲的批评。原本,父亲给她的底薪是2000元,最后扣得只剩下1000元了。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张易文真的有“神童”的能力,那么张爸爸的做法无可厚非。
不过,如果在张易文的教育上仅仅是“拔苗助长”,那么,张爸爸这样的做法就有点违背教育的规律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她自己的发展轨迹,家长过度的干预,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好的影响,对孩子自身的发展也不利。
张易文十岁便考上大学,这样的成绩虽然非常耀眼,但是人的一生不只有一个“十岁”,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方式,不应当被提倡,这样绽放出来的光芒也是短暂的。未来,张易文的路究竟怎么走,还能不能像正常的人一样生活,也是一个很大的谜。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少年学习应当努力,但是也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