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蚀刻机第一人,打破海外出口限制,几句话说透芯片制造

无良猫 2021-04-29 18:26:36

目前,全球正在遭遇一轮严重的芯片缺货潮,但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界来说,危机也意味着转机,这也是中国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而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尹志尧,更是在最近的采访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尹志尧是国内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人物,作为“硅谷最有成就的华人之一”,尹志尧凭借400多项发明专利,撑起了国内刻蚀机龙头企业中微半导体。

从2004年成立至今,中微半导体在尹志尧的带领下,已经成功研发出12英寸高端刻蚀机,且已经应用于业内的5nm生产线,打破了海外的出口限制。

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界来说,中微半导体在刻蚀机方面的突破,无疑填补了一大空白。而作为经历过多代芯片制造设备演进的半导体领域老将、国内刻蚀机第一人,尹志尧对于国内芯片制造产业也有极为深刻的见解。

首先,国内半导体企业在低头奔跑的时候,也应该正确认识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根据尹志尧的说法,国内与国际龙头企业的差距大约在5-10年。

毕竟,目前行业内的先进芯片生产工艺已经可以达到5nm甚至3nm,而国内最为先进的芯片制造厂商中芯国际,还在7nm处逗留。这之间至少三代的工艺差距,还需要国内企业继续奋力追赶。

不过,虽然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追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差距。我国半导体产业的优势在于,国内拥有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在芯片原材料供应、设计、生产、销售的等诸多环节,国内均有相关头部企业。尹志尧表示,只要国内能够在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便一定可以追赶国际领先水平。

虽然优势明显,但国内芯片制造的劣势也十分明显,这便是人才。当前,如何培养高素质芯片人才并将人才留在国内,成为业界的一大棘手问题。

尹志尧结合早年在硅谷的经历指出,华人对于美国集成电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在此前英特尔的研发部门,骨干成员多数也是华人。

这无疑是极具讽刺的现象,也对国内的芯片人才培养敲响了警钟,尹志尧也提出了加强产研交流互动的人才培养建议。好在国内已经开始注重这一点,清华大学已经设立了专门的芯片学院,这也将带动国内的半导体人才培养步入正轨。

尹志尧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公司自身实力的重要性,“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也是国内半导体领域增强话语权的主要途径。

文/禹汐 审/QKF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