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成小国的大国:明明有20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却不愿承认

昭华文使 2024-11-19 17:16:06

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自然是越大越好,但丹麦却不这样认为。

明明有20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但是却对外声称自己仅仅只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反而不承认这么大的国土面积。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提起丹麦,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童话王国、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乐高积木等美好印象。

这个位于欧洲大陆西北角的北欧国家,本土面积仅有4.3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海南省还要小一些。

在国际舞台上,丹麦常以高福利社会、环保先锋的形象示人,给人以小而美的国家印象。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丹麦实际拥有的国土面积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如果将其海外领地计算在内,丹麦的实际国土面积将超过200万平方公里,超过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大国的国土面积总和。

这一惊人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丹麦独特的历史演变和战略考量。

要了解丹麦真实的国土面积,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北大西洋,在那里,有两块与丹麦本土相距甚远的土地: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西欧的面积,这个巨大的岛屿位于北美洲东北部,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尽管岛上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令人垂涎,岛上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石油、金矿、铀矿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冰层融化,格陵兰岛蕴藏的巨大石油储备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格陵兰岛的战略价值不仅限于自然资源,随着北极航道的开发,格陵兰岛的地理位置变得愈发重要。

它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重要枢纽,还是监控北极地区的理想基地,这使得格陵兰岛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

相比之下,法罗群岛的面积要小得多,仅有1399平方公里,这个由18个主要岛屿组成的群岛位于北大西洋,是连接欧洲与北美的重要航道。

虽然面积不大,但法罗群岛的战略地位同样重要,群岛四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港口常年不冻,近年来旅游业也发展迅速,成为丹麦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法罗群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北大西洋中的一个战略要地,它成为盟军护航船队的重要补给站和中转站,这段历史也为法罗群岛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丹麦之所以拥有这两块遥远的领地,还要从维京时代说起。

在8至11世纪的维京扩张时期,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开始向外探索。

9世纪,挪威的维京人发现并占领了法罗群岛,随后又相继发现了冰岛、格陵兰岛,甚至到达了北美大陆。

这段探索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据传,第一个发现格陵兰岛的维京人是埃里克·红发,他在被逐出冰岛后,带领一群追随者向西航行,最终发现了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土地。

14世纪末,北欧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380年,丹麦与挪威成立了联合王国,17年后,丹麦、瑞典和挪威又共同组建了卡尔马联盟,在这个联盟中,丹麦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卡尔马联盟的形成是北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改变了北欧的政治格局,也为丹麦日后获得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奠定了基础。

在联盟内部,丹麦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1523年,瑞典退出了卡尔马联盟,但丹麦仍然保持着对挪威的控制,1534年,丹麦更是将挪威降为一个省,从而获得了对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的控制权。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在这段时期,丹麦对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

特别是在格陵兰岛,由于气候恶劣和资源匮乏,早期的维京定居点逐渐衰落,直到18世纪,丹麦才重新加强了对格陵兰岛的控制,建立了新的殖民地。

1814年,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欧洲格局再次发生变化,丹麦被迫将挪威割让给瑞典,但成功保留了对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的控制权。

1933年,国际法庭最终裁定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归属丹麦,从法律上确认了丹麦对这两地的主权。

这次国际法庭的裁决是在挪威与丹麦就格陵兰岛东部主权归属问题发生争议后作出的,挪威认为,格陵兰岛东部是无主地,可以由挪威占领。

但国际法庭最终支持了丹麦的主张,认为丹麦对整个格陵兰岛拥有主权。

二战期间,丹麦的领土再次面临挑战,1940年,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占领了格陵兰岛,而英国则占领了法罗群岛。

与此同时,一直作为丹麦自治领的冰岛也在1944年宣布独立,所幸的是,战后美英两国遵守承诺,将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归还给了丹麦。

二战结束后,随着全球民族独立浪潮的兴起,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也开始了争取自治的历程。

法罗群岛率先行动,1946年9月,法罗群岛举行了独立公投,结果显示50.8%的居民支持独立。

然而,这次公投最终被丹麦政府宣布为非法,尽管如此,丹麦政府也意识到了群岛居民的诉求。

1948年3月,法罗群岛成为了丹麦的一个海外自治领地,1979年,格陵兰岛获得了真正的自治。

这一年,格陵兰岛获得了高度自治权,丹麦政府只负责外交、国防和部分财政权,其他事务均由格陵兰岛自治政府管理。

1982年,格陵兰岛更是迈出了一步大胆的步伐,2月1日,格陵兰岛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共体,最终,53%的居民投票支持脱离。

那么,面对如此广袤的海外领地,为什么丹麦政府在对外宣传时却常常选择不计入这两地的面积呢?

这背后有着复杂的考虑,丹麦对两地高度自治地位有着十足的尊重,并且这种做法有助于避免引起国际争议,特别是对于资源丰富的格陵兰岛,一些大国(如美国)一直虎视眈眈。

通过淡化对格陵兰岛的主权宣示,丹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纷争。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能减轻丹麦的负担,尤其是格陵兰岛,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依赖丹麦的财政补贴。

不将其计入国土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社会对丹麦的经济期待,据统计,丹麦每年向格陵兰岛提供的补贴约占其GDP的60%,这对丹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同时,这种策略也为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带来了积极影响,两地在获得高度自治权的同时,仍然保持着与丹麦的紧密联系,在经济上也继续得到丹麦的支持。

丹麦的做法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案例。

它展示了一个小国如何巧妙地处理复杂的领土问题,如何在维护主权的同时尊重地方自治,以及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超出其实际规模的角色。

参考资料

丹麦,明明是面积大国,却伪装成小国? 新京报

1 阅读:132

昭华文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