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只产3台!敲中国竹杠的下场,就是4000吨级起重机抢都抢不到

昭华文使 2024-11-18 18:03:31

它是被称为“世界第一吊”的起重机,他自身的重量达到了4000吨,起重能力更是达到了4500吨,相当于1500头大象,3000辆轿车。

这样的“巨无霸”产物,我国十年间却只生产了3台,只因为它太过于抢手,始终被国外客人抢着购买。

但其实,早在40年前,我国曾因造不出这样的起重机而被他人“敲竹杠”,直到我们拿出“世界第一吊”扬眉吐气。

那么,这样的机械我国又是怎样造出的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刚刚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因此在重型机械领域却只能望洋兴叹。

1978年,我国最大起重能力的履带式起重机仅为125吨,而同期德国已经达到800吨级,这种巨大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吨位上,更体现在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上。

中国的起重机不仅吨位小,而且操作复杂,故障率高,在精密度和可靠性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想买进口设备?外国人还不一定卖呢!有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看到中国求购的眼神就像看到了提款机,开出天价不说,还附加各种苛刻条件。

1984年,我国某重点工程急需一台3200吨级履带起重机,当时能生产这种级别起重机的只有美国的曼尼托瓦克公司。

谈判过程中,美方狮子大开口,不仅要价高达3000万美元,还要求中方不得拆解研究,最终,这台起重机的采购因价格问题和技术限制而搁浅。

就这样,在一个个不眠之夜里,在一张张密密麻麻的设计图纸上,中国的重型机械梦想开始萌芽。

198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5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问世,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步。

随后的十年里,中国的工程师们不断努力,逐步掌握了100吨级、200吨级起重机的制造技术。

与此同时,在水压机领域,中国也在奋起直追,1962年,中国一重自主设计制造了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但这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这场技术突围中,徐工集团的孙丽更是其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这位女工程师在1972年出生,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带领团队完成了从150吨级到4000吨级起重机的惊人跨越。

2002年,30岁的孙丽接到了研发15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任务,当时,她刚刚生下女儿不到半年,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孙丽选择了迎难而上。

她带领团队走遍全国各大工地,收集一线数据,夜以继日地进行设计和计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50吨级履带起重机终于研制成功。

接下来的几年里,孙丽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先后攻克了260吨级、350吨级起重机的技术难关。

为了这个项目,孙丽带领近百人的团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艰苦攻关,他们没有任何参考模型,一切都要从头摸索。

单是产品的概念设计,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孙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半年时间就瘦了20多斤。

最终,在2013年,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XGC88000成功问世。

不过,在研发过程中,中国一重的工程师们还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1.5万吨的压力如何均匀分布?如何保证精度?如何解决巨大部件的制造和运输问题?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难题。

工程师们通过大量的数据模拟和实验,逐一攻克了这些难关,他们创新性地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将巨大的水压机分解成可运输的部件,然后在现场组装。

2006年,这台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终于问世,它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这台水压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重型锻压设备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200多米的主臂,就像是一只巨大的机械手臂,轻松将洗涤塔稳稳放置,整个吊装过程持续了6个小时,精确度令人叹为观止。

这次任务的成功完成,不仅证明了中国起重机的实力,还彻底改变了国际市场的格局,此前,类似的重大项目往往被欧美公司垄断。

而这一次,中国设备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相对优惠的价格,成功击败了荷兰等国的竞争对手。

其中,起重机、挖掘机、压路机等产品在多个国家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工程机械不仅在传统市场如东南亚、非洲表现出色,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取得了突破。

例如,徐工集团的起重机已经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国际工程机械的价格体系,以前,欧美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常常开出高得离谱的价格。

而现在,面对中国产品的强劲竞争,他们不得不大幅降价,有报道称,在某些领域,欧美同类产品的价格已经下降了20%以上。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从2013年到2023年,他们已经生产了三台4000吨级起重机,第四台正在紧张制造中。

每一代产品都在不断优化,变得更智能、更高效,徐工集团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吨位的提升上,更体现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

他们开发了基于5G技术的远程控制系统,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数千公里外精准操控起重机。

同时,他们还应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起重机能够自主进行工况分析和故障预测,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

这种反客为主的局面,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中国工程师在国外展会上被嘲笑的场景,如今,角色互换,中国已经成为了技术输出国。

中国一重并未满足于现有成就,他们正在研发新一代的超大型锻压设备,目标是制造出2万吨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

这种设备一旦问世,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结语:

这个过程中,既有像孙丽这样默默奉献的工程师,也有无数挥洒汗水的普通工人,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创新,才铸就了中国重型机械的辉煌。

展望未来,中国重型机械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企业需要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继续发力。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中国的重型机械产业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资料

央广网:再度出锋 徐工第三台“世界第一吊”成功交付

中国新闻网:徐工四千吨级履带起重机XGC88000再次刷新吊装记录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总吊重超23万吨,徐工XGC88000以中国力量擎全球之重!

徐州日报:徐工4000吨级最大轮式起重机交付

徐工四千吨级履带起重机在沙特阿拉伯完成首次海外吊装 | 美通社

0 阅读:1

昭华文使

简介:欢迎关注!